【本書由中央大學出版中心與遠流出版公司共同出版】
本書主張從個人改宗經驗作為了解研究參與者的起始點,避免忽略其能動性與主體性,然而亦須關注個人一方面如何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則又透過自身的詮釋、行動與策略反饋到宏觀層面。首先透過「未知?已知?印尼客家穆斯林」作為探尋研究參與者交織在族群與宗教之中的個人生命經驗與歷程之開端。從班達亞齊與山口洋兩地相異的生活世界中了解到族群關係面貌的不同,這一切於「走在成為穆斯林的路上」顯露無遺。從宏觀的社會結構了解印尼華人之社會位置,以及印尼華人與印尼伊斯蘭之關係。個人經驗與詮釋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因此班達亞齊的改宗者在「閒話」、「鄙視」之間走向伊斯蘭,而山口洋的研究參與者則在「貧困」與「受助」之後成為穆斯林。在海外客家研究意義下,本書凸顯客家內部的異質性,以及提供了解印尼客家的另一個視角。同時,透過改宗選擇以及改宗之後的文化實踐,揭露印尼伊斯蘭的多樣性。透過改宗經驗之研究,印尼客家華人之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多重面貌因而呈現。
本書主張從個人改宗經驗作為了解研究參與者的起始點,避免忽略其能動性與主體性,然而亦須關注個人一方面如何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則又透過自身的詮釋、行動與策略反饋到宏觀層面。首先透過「未知?已知?印尼客家穆斯林」作為探尋研究參與者交織在族群與宗教之中的個人生命經驗與歷程之開端。從班達亞齊與山口洋兩地相異的生活世界中了解到族群關係面貌的不同,這一切於「走在成為穆斯林的路上」顯露無遺。從宏觀的社會結構了解印尼華人之社會位置,以及印尼華人與印尼伊斯蘭之關係。個人經驗與詮釋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因此班達亞齊的改宗者在「閒話」、「鄙視」之間走向伊斯蘭,而山口洋的研究參與者則在「貧困」與「受助」之後成為穆斯林。在海外客家研究意義下,本書凸顯客家內部的異質性,以及提供了解印尼客家的另一個視角。同時,透過改宗選擇以及改宗之後的文化實踐,揭露印尼伊斯蘭的多樣性。透過改宗經驗之研究,印尼客家華人之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多重面貌因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