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中國民族主義洪流之前,所謂本土香港的認同面臨重大的挑戰,作為「次國民」和「少數民族」,香港人的未來會如何?
無論是民族或本土,比起強化認同感,弱化更是大統合的前提和必需條件,在此意義上,再也沒有比香港這個過去被認為是各種價值共存的第三空間更適合的地方。
主權回歸以後,因為強加的民族和愛國意識形態,「香港性」遭逢重大的危機,其證據就存在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區——「香港故事」中。
「香港故事」中,中國的民族主義以血統、文化、地域、共同中原意識、戰爭經驗、共同他者的存在等加以言及。在強烈的中原中心主義之前,本土為之消失。一百五十餘年間在香港產生的多樣價值被縮減或被遺漏,從「香港故事」中的「香港性」未能被凸顯、被消極處理可見。
「香港故事」的本土主義只有在經濟的層面上被凸顯,政治的層面被遺漏或隱匿,「香港故事」中的香港僅被整理為經濟香港,政治香港的幼苗完全都被剪除。
本書特色
‧作者柳泳夏教授曾長期在香港學習,在香港取得博士學位,學問扎實,閱歷豐富;他用了七年時間撰寫本書,運用相關理論,活用文獻,精分細析。
‧本書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香港故事」作分析,特別是以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視角進行的研究來說,本書是獨一無二的。
真誠推薦
香港中文大學前中文系教授——黃維樑
無論是民族或本土,比起強化認同感,弱化更是大統合的前提和必需條件,在此意義上,再也沒有比香港這個過去被認為是各種價值共存的第三空間更適合的地方。
主權回歸以後,因為強加的民族和愛國意識形態,「香港性」遭逢重大的危機,其證據就存在於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區——「香港故事」中。
「香港故事」中,中國的民族主義以血統、文化、地域、共同中原意識、戰爭經驗、共同他者的存在等加以言及。在強烈的中原中心主義之前,本土為之消失。一百五十餘年間在香港產生的多樣價值被縮減或被遺漏,從「香港故事」中的「香港性」未能被凸顯、被消極處理可見。
「香港故事」的本土主義只有在經濟的層面上被凸顯,政治的層面被遺漏或隱匿,「香港故事」中的香港僅被整理為經濟香港,政治香港的幼苗完全都被剪除。
本書特色
‧作者柳泳夏教授曾長期在香港學習,在香港取得博士學位,學問扎實,閱歷豐富;他用了七年時間撰寫本書,運用相關理論,活用文獻,精分細析。
‧本書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香港故事」作分析,特別是以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視角進行的研究來說,本書是獨一無二的。
真誠推薦
香港中文大學前中文系教授——黃維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