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德比較,省思臺灣地緣政治的新可能。
作者三好範英以能源轉型、歐元危機,與德國向俄國、中國兩個東方世界靠攏為主要面向,探討將能源系統的革命寄望於廢核、將歐洲永續和平的夢想寄託於歐元、將固有精神的故鄉往非啟蒙主義的東方世界尋根的德國樣貌,提醒日本是否有必要完全仿效德國?位處日本鄰國的我們,又可以從這些內容,獲得什麼樣的思考與檢視?
台灣與日本一樣都是海洋島國,很能接受不同國家的優點來檢視自己,但有時見樹不見林,太過於美化他國而淪為自卑自哀。作者在後記中闡述,面對與自己價值理念不同的他者,閃躲無濟於歧見的溝通,而是用強韌的精神力、清晰的論理,堂堂對峙。對他而言,現在或許是日本人意志力與國民心理素質的考驗時刻。台灣現況又何嘗不是?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擔任駐德記者期間,我曾與他多次交談,聽他抱怨德國對日本的刻板印象,如今他從日本視角寫了這本探討德國現況的書,我居間讀來,感受相當複雜。一方面,本書有他特殊的觀察:例如德國媒體如何誇大福島核災的危險,以及在面對歷史的態度上,德國對日本表現的道德優越感。另方面,書中不少看法也有待商榷:例如將能源轉型比喻成愛作夢的德國人莽撞的賭局。儘管如此,本書拒絕以德國為榜樣的鮮明立場,對目前傾向美化德國的台灣讀者來說,應能提供不同的觀點。——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作者,現任中央社駐德記者)
作者站在日本立場寫德國,急切希望日本大眾改變長久以來看待心目中模範國的方式。這樣一本書,再由台灣人讀來,在其中,至少部分章節裡,看到的日本,恐怕不比德國少,而日本恰好又可說是台灣人最感親近的模範國。存著這樣的意識「再旁觀」很有意思,應當也有助反思台灣人過於熱中採集「他山之石」的傾向。——周盈成(前駐外記者、公視PNN網站「世界台」專欄作者)
作者三好範英以能源轉型、歐元危機,與德國向俄國、中國兩個東方世界靠攏為主要面向,探討將能源系統的革命寄望於廢核、將歐洲永續和平的夢想寄託於歐元、將固有精神的故鄉往非啟蒙主義的東方世界尋根的德國樣貌,提醒日本是否有必要完全仿效德國?位處日本鄰國的我們,又可以從這些內容,獲得什麼樣的思考與檢視?
台灣與日本一樣都是海洋島國,很能接受不同國家的優點來檢視自己,但有時見樹不見林,太過於美化他國而淪為自卑自哀。作者在後記中闡述,面對與自己價值理念不同的他者,閃躲無濟於歧見的溝通,而是用強韌的精神力、清晰的論理,堂堂對峙。對他而言,現在或許是日本人意志力與國民心理素質的考驗時刻。台灣現況又何嘗不是?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擔任駐德記者期間,我曾與他多次交談,聽他抱怨德國對日本的刻板印象,如今他從日本視角寫了這本探討德國現況的書,我居間讀來,感受相當複雜。一方面,本書有他特殊的觀察:例如德國媒體如何誇大福島核災的危險,以及在面對歷史的態度上,德國對日本表現的道德優越感。另方面,書中不少看法也有待商榷:例如將能源轉型比喻成愛作夢的德國人莽撞的賭局。儘管如此,本書拒絕以德國為榜樣的鮮明立場,對目前傾向美化德國的台灣讀者來說,應能提供不同的觀點。——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作者,現任中央社駐德記者)
作者站在日本立場寫德國,急切希望日本大眾改變長久以來看待心目中模範國的方式。這樣一本書,再由台灣人讀來,在其中,至少部分章節裡,看到的日本,恐怕不比德國少,而日本恰好又可說是台灣人最感親近的模範國。存著這樣的意識「再旁觀」很有意思,應當也有助反思台灣人過於熱中採集「他山之石」的傾向。——周盈成(前駐外記者、公視PNN網站「世界台」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