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開放性溝通」,聽說問答沒阻礙!
跟孩子說話,你掌握正確方式了嗎?
你知道細微的一兩字之差,溝通效果可能大不同嗎?
專家告訴你,親子對話的重點不是跟孩子「說什麼」,而是「怎麼說」!
★看到孩子坐在桌旁,一邊玩著餐盤內的食物……
.你會高分貝對他說:「你又來了!快點吃,不然晚上就沒有睡前故事可以聽!」
.還是說:「我看到你在玩食物,而且盯著底下看。我聽到你悄悄說不喜歡吃飯。我猜想,你累了而且不餓?還是你不喜歡今天的菜?」
★當孩子氣沖沖回家,激動地跟妳說:「媽媽,吉塔不想再跟我一起玩了,我討厭她!」妳會怎麼回答她呢?
.「唉,怎麼又來了,這又不是第一次了。」
.「沒那麼嚴重吧!如果她不喜歡妳,代表妳一定也有不對的地方。」
.還是跟她說:「來,過來我這裡,妳看起來好失落。想不想跟我說,發生了什麼事呢?」
◎練習表達感官知覺和情緒,先了解再溝通!
在教養現場,經常聽到父母跟孩子說:「你說啊,發生什麼事?考試怎麼樣了?老實說哦……」「照著做就對了,不用再說了。」「不要那麼好奇,這不關你的事!」孩子的反應常常是:「媽媽一點都不在乎我的感受。」(難過)、「爸爸不想聽我講話,他只想著工作的事。」(退縮)「媽媽不懂我的煩惱。」(失望)
我們不善於聆聽,總是迫不及待想幫孩子解決問題、提出建議、命令孩子,或是以憤怒的語氣要求孩子……本書告訴你,親子有效對話的關鍵是掌握「開放性溝通」原則,將感官知覺、情緒和所有想法集結起來,一口氣完整說出來,就是一種「開放」方式,能使親子之間達到更深層的了解和同理,在情緒上搭起正面的連結,達到良性溝通。
◎留意用字遣詞,這樣說話效果大不同!
語言是溝通的利器,如何拿它來增進彼此交流?專家提醒你,即使處在混亂的情況下,都要先傾聽孩子再回答;同時,要了解影響孩子的關鍵話語、感受細微的用語差別、聽出話語中暗藏的訊息……
*當孩子說「我覺得」跟「我們覺得」,兩者其實不同。
*孩子說的「不要」,可能代表著「讓我自己來」。
*說話時,試著以「你可以」取代「你必須」;用「好,而且……」取代「好,但是……」。
*不要把「總是、從來沒有、如果……就……」掛在嘴邊。
*「為什麼」的問題有助於思考和認清事實,請別忽視它。
*當你準備告訴孩子事情時,請他先停下手邊的事務。
*別急著回答孩子的問題或下判斷,先問清楚狀況。
*避免用「你……」的話語影射對方的不是,改用「我……」的話語表達想法和期待。
*和孩子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彼此眼神交會,並加上肢體的接觸。
◎精采生活案例,教你跟孩子說話的正確方式
用適合孩子年紀的方式回答問題或傳達訊息,才能有效達到溝通的目的。全書藉由許多生活案例,深入淺出說明親子溝通的訣竅:包含對話焦點的轉換、開啟「第三隻耳朵聆聽」模式、提問與回答的技巧、和平解決衝突之道、如何使用鼓勵的話語、如何避開傷人或偽裝的話語、給予積極正向的信息傳遞、家庭會議的溝通原則、「學齡前/學齡期」孩子需要訂立的規矩及如何給予明確的指示……提供實用的「聽說問答技巧」和大量正反案例、例句作對照,引導父母採用正確的對話方式,面對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
大人的言行舉止或溝通模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和一舉一動。身為父母,你是個溝通協調者,而非一名「馴獸師」。跟孩子說話之前,請先從聆聽和理解需求開始,才能引導孩子改善現狀,達到有效且和諧的親子溝通。
【本書特色】
1.本書用字淺白易懂,採用大量正反案例及句子作為輔助;每個章節穿插實用練習,並以逐項條列的方式陳述,引導父母對照真實情境,隨時將對話和教養觀點派上用場。
2.作者以溝通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學齡前和學齡期孩子的語言發展和理解程度,幫助父母了解語言的功能及話語的影響力,達到有效的親子溝通。
★有感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吳怡璇/治療師雙寶阿木
周育如/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靜如/律師娘
徐瑜亭/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
彭菊仙/暢銷親子作家
黃尹柔/安佐愛讀書格子主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華人父母,習慣把愛包藏在責備裡,卻讓孩子耳朵背了、心也關起來了!面對孩子的情緒暴走,愛說教的大人卻忽略,親子溝通是最好的情緒教育!親子溝通是先聆聽、是用感官去感受、是用適齡話語,重點是你要『怎麼說』。」──吳怡璇/治療師雙寶阿木
「說話是一門藝術,而聽懂孩子說的話、讓孩子聽大人的話,則像是不可能的魔術。所幸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策略與心法,讓父母們從心聆聽孩子、用愛溫暖孩子。無論你與孩子的溝通模式為何,請隨這本書努力學習成為更好的大人!」──徐瑜亭/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
跟孩子說話,你掌握正確方式了嗎?
你知道細微的一兩字之差,溝通效果可能大不同嗎?
專家告訴你,親子對話的重點不是跟孩子「說什麼」,而是「怎麼說」!
★看到孩子坐在桌旁,一邊玩著餐盤內的食物……
.你會高分貝對他說:「你又來了!快點吃,不然晚上就沒有睡前故事可以聽!」
.還是說:「我看到你在玩食物,而且盯著底下看。我聽到你悄悄說不喜歡吃飯。我猜想,你累了而且不餓?還是你不喜歡今天的菜?」
★當孩子氣沖沖回家,激動地跟妳說:「媽媽,吉塔不想再跟我一起玩了,我討厭她!」妳會怎麼回答她呢?
.「唉,怎麼又來了,這又不是第一次了。」
.「沒那麼嚴重吧!如果她不喜歡妳,代表妳一定也有不對的地方。」
.還是跟她說:「來,過來我這裡,妳看起來好失落。想不想跟我說,發生了什麼事呢?」
◎練習表達感官知覺和情緒,先了解再溝通!
在教養現場,經常聽到父母跟孩子說:「你說啊,發生什麼事?考試怎麼樣了?老實說哦……」「照著做就對了,不用再說了。」「不要那麼好奇,這不關你的事!」孩子的反應常常是:「媽媽一點都不在乎我的感受。」(難過)、「爸爸不想聽我講話,他只想著工作的事。」(退縮)「媽媽不懂我的煩惱。」(失望)
我們不善於聆聽,總是迫不及待想幫孩子解決問題、提出建議、命令孩子,或是以憤怒的語氣要求孩子……本書告訴你,親子有效對話的關鍵是掌握「開放性溝通」原則,將感官知覺、情緒和所有想法集結起來,一口氣完整說出來,就是一種「開放」方式,能使親子之間達到更深層的了解和同理,在情緒上搭起正面的連結,達到良性溝通。
◎留意用字遣詞,這樣說話效果大不同!
語言是溝通的利器,如何拿它來增進彼此交流?專家提醒你,即使處在混亂的情況下,都要先傾聽孩子再回答;同時,要了解影響孩子的關鍵話語、感受細微的用語差別、聽出話語中暗藏的訊息……
*當孩子說「我覺得」跟「我們覺得」,兩者其實不同。
*孩子說的「不要」,可能代表著「讓我自己來」。
*說話時,試著以「你可以」取代「你必須」;用「好,而且……」取代「好,但是……」。
*不要把「總是、從來沒有、如果……就……」掛在嘴邊。
*「為什麼」的問題有助於思考和認清事實,請別忽視它。
*當你準備告訴孩子事情時,請他先停下手邊的事務。
*別急著回答孩子的問題或下判斷,先問清楚狀況。
*避免用「你……」的話語影射對方的不是,改用「我……」的話語表達想法和期待。
*和孩子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彼此眼神交會,並加上肢體的接觸。
◎精采生活案例,教你跟孩子說話的正確方式
用適合孩子年紀的方式回答問題或傳達訊息,才能有效達到溝通的目的。全書藉由許多生活案例,深入淺出說明親子溝通的訣竅:包含對話焦點的轉換、開啟「第三隻耳朵聆聽」模式、提問與回答的技巧、和平解決衝突之道、如何使用鼓勵的話語、如何避開傷人或偽裝的話語、給予積極正向的信息傳遞、家庭會議的溝通原則、「學齡前/學齡期」孩子需要訂立的規矩及如何給予明確的指示……提供實用的「聽說問答技巧」和大量正反案例、例句作對照,引導父母採用正確的對話方式,面對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
大人的言行舉止或溝通模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和一舉一動。身為父母,你是個溝通協調者,而非一名「馴獸師」。跟孩子說話之前,請先從聆聽和理解需求開始,才能引導孩子改善現狀,達到有效且和諧的親子溝通。
【本書特色】
1.本書用字淺白易懂,採用大量正反案例及句子作為輔助;每個章節穿插實用練習,並以逐項條列的方式陳述,引導父母對照真實情境,隨時將對話和教養觀點派上用場。
2.作者以溝通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學齡前和學齡期孩子的語言發展和理解程度,幫助父母了解語言的功能及話語的影響力,達到有效的親子溝通。
★有感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吳怡璇/治療師雙寶阿木
周育如/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靜如/律師娘
徐瑜亭/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
彭菊仙/暢銷親子作家
黃尹柔/安佐愛讀書格子主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華人父母,習慣把愛包藏在責備裡,卻讓孩子耳朵背了、心也關起來了!面對孩子的情緒暴走,愛說教的大人卻忽略,親子溝通是最好的情緒教育!親子溝通是先聆聽、是用感官去感受、是用適齡話語,重點是你要『怎麼說』。」──吳怡璇/治療師雙寶阿木
「說話是一門藝術,而聽懂孩子說的話、讓孩子聽大人的話,則像是不可能的魔術。所幸本書提供了許多實用策略與心法,讓父母們從心聆聽孩子、用愛溫暖孩子。無論你與孩子的溝通模式為何,請隨這本書努力學習成為更好的大人!」──徐瑜亭/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