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打碎我們,還是打開我們?:生死交界六代送行者,最真摯的心靈告解與生命體悟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5-24
語言:中文
ISBN:9789867778277
裝訂:平裝
定價:320 元
美國六代禮儀師暨殯葬界的文化人類學家
第一手接觸死亡、透析人性的現場觀察手札
有人說生者屬晝,逝者屬夜
送行者不分晝夜,站在生死交界
為逝者留下最美瞬間
與生者同享喜怒傷悲
因被死亡打碎的人而悲
因被死亡打開的心而喜
或許,更能看清人生最重要的事
★作者部落格獲《時代》雜誌評選「非看不可」!
★美國Amazon 4.7顆星好評:「本書既有暢銷書《煙霧迷漫你的眼》的幽默與洞見,也有《當呼吸化為空氣》的簡潔與犀利。」
★2014年,作者獲邀至TEDx Talk演講「擁抱死亡」
★《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赫芬頓郵報》、《大西洋月刊》專文報導,NPR、NBC、ABC專訪
「在父親家族,我是第六代禮儀師;在母親家族,我算是第五代。我應可自稱為血統純正的禮儀師 ,身上流著合計九代的殯葬業血液。就我所知,像我這樣的人,只有我一個。」──卡利伯‧懷爾德
大體的運送、防腐、裝扮、入殮、火化、清洗殮房……身為禮儀師的作者,日復一日重複上述過程,處理並送走一個個截然不同、獨一無二的「人生終點」。他原本加入家族葬儀事業只為餬口飯吃,又因「太習慣與接近死亡」而罹患憂鬱症,然而,一次在葬禮現場休克倒下,讓他得用全新心態去面對「身後事」這一行。
在數千葬禮現場看盡善終與非善終、人性美好與不堪後,他體悟到「死亡如泥土、一花一天堂」,人間處處皆有微小天堂--美好與良善;一邊做著死亡這門生意,一邊挖掘出死亡帶來的正面價值:
?一所全體醫護工作人員列隊「歡送」往生者的安養院
?一個躺在過世父親身旁,痛哭掙扎、怎麼拉都拉不走的女兒
?一名毒蟲的葬禮上,始終微笑的母親與痛哭的摯友
?一名具60年大體美容技術的禮儀師,拚老命替癌逝女童「恢復」生前健康模樣
人類永遠不可能馴服死亡與臨終。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必然」會直面死亡、接近臨終。重點就在於,我們會選擇逃避,或是擁抱人生這些「必然」?以及,死亡終將打碎我們,還是「打開」我們?
?死亡足以砸碎井然有序的生活,卻也可能打開一個人的心,知曉如何面對人生無常。
?時間,不會癒合傷口。
?哀悼不是一種病,哀悼很健康,完全不需要結束,因為悲傷永遠都在,根本無須壓抑。
?死,就像那個明明沒人問、卻老愛劇透的討厭鬼。我們都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定義我們的不是結局,而是如何活出自己的故事。
?死亡是黑暗,也是光明,黑暗與光明可以製造出繽紛的彩虹,有各式各樣的色澤、濃淡、色調與明暗。彩虹之美深植於風暴之中,只可惜我們看不見。
?死亡DNA擁有的美麗基因,不是超級名模那種美,而是一種奮鬥與強韌之美。這種美終將帶來各式各樣的成長。
? 死的聲音是寂靜。擁抱這種寂靜,就能夠接受死亡。讓我們擁抱寂靜,不要無謂地填補寂靜。
?我們所認識的最美好的人,是那些經歷過挫敗、痛苦、掙扎、失去並且在深淵中找到出口的人……美好的人,不會憑空出現;美好的人,是苦難淬煉出來的。
感動推薦
朱為民∣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緩和療護病房主任
郭憲鴻(小冬瓜)∣冬瓜單程旅行社總經理
張立人∣台大精神科醫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依姓氏筆畫序)
各界盛讚
作者的部落格坦率不諱,時而引人深思,時而踩踏禁忌底線。徹底揭露殯葬業真實面的同時,也提點了一些關於人生與生人的事。推薦非看不可。──《時代》雜誌網站(TIME.com)
(作者)以網路名人之姿,重新定義了殯葬業這個沉重嚴肅的行業,並為「生命的終極關懷」開啟了不同的對話。──《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本書述說了許多令作者記憶猶新的葬禮故事,那一場場葬禮幫助他擁抱死亡與往生服務的正面意義……也就是「死亡正面觀」(death positive)……他也得以在禮儀師的工作中獲得滿足與成就。──Vice雜誌
第一手接觸死亡、透析人性的現場觀察手札
有人說生者屬晝,逝者屬夜
送行者不分晝夜,站在生死交界
為逝者留下最美瞬間
與生者同享喜怒傷悲
因被死亡打碎的人而悲
因被死亡打開的心而喜
或許,更能看清人生最重要的事
★作者部落格獲《時代》雜誌評選「非看不可」!
★美國Amazon 4.7顆星好評:「本書既有暢銷書《煙霧迷漫你的眼》的幽默與洞見,也有《當呼吸化為空氣》的簡潔與犀利。」
★2014年,作者獲邀至TEDx Talk演講「擁抱死亡」
★《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赫芬頓郵報》、《大西洋月刊》專文報導,NPR、NBC、ABC專訪
「在父親家族,我是第六代禮儀師;在母親家族,我算是第五代。我應可自稱為血統純正的禮儀師 ,身上流著合計九代的殯葬業血液。就我所知,像我這樣的人,只有我一個。」──卡利伯‧懷爾德
大體的運送、防腐、裝扮、入殮、火化、清洗殮房……身為禮儀師的作者,日復一日重複上述過程,處理並送走一個個截然不同、獨一無二的「人生終點」。他原本加入家族葬儀事業只為餬口飯吃,又因「太習慣與接近死亡」而罹患憂鬱症,然而,一次在葬禮現場休克倒下,讓他得用全新心態去面對「身後事」這一行。
在數千葬禮現場看盡善終與非善終、人性美好與不堪後,他體悟到「死亡如泥土、一花一天堂」,人間處處皆有微小天堂--美好與良善;一邊做著死亡這門生意,一邊挖掘出死亡帶來的正面價值:
?一所全體醫護工作人員列隊「歡送」往生者的安養院
?一個躺在過世父親身旁,痛哭掙扎、怎麼拉都拉不走的女兒
?一名毒蟲的葬禮上,始終微笑的母親與痛哭的摯友
?一名具60年大體美容技術的禮儀師,拚老命替癌逝女童「恢復」生前健康模樣
人類永遠不可能馴服死亡與臨終。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我們都「必然」會直面死亡、接近臨終。重點就在於,我們會選擇逃避,或是擁抱人生這些「必然」?以及,死亡終將打碎我們,還是「打開」我們?
?死亡足以砸碎井然有序的生活,卻也可能打開一個人的心,知曉如何面對人生無常。
?時間,不會癒合傷口。
?哀悼不是一種病,哀悼很健康,完全不需要結束,因為悲傷永遠都在,根本無須壓抑。
?死,就像那個明明沒人問、卻老愛劇透的討厭鬼。我們都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定義我們的不是結局,而是如何活出自己的故事。
?死亡是黑暗,也是光明,黑暗與光明可以製造出繽紛的彩虹,有各式各樣的色澤、濃淡、色調與明暗。彩虹之美深植於風暴之中,只可惜我們看不見。
?死亡DNA擁有的美麗基因,不是超級名模那種美,而是一種奮鬥與強韌之美。這種美終將帶來各式各樣的成長。
? 死的聲音是寂靜。擁抱這種寂靜,就能夠接受死亡。讓我們擁抱寂靜,不要無謂地填補寂靜。
?我們所認識的最美好的人,是那些經歷過挫敗、痛苦、掙扎、失去並且在深淵中找到出口的人……美好的人,不會憑空出現;美好的人,是苦難淬煉出來的。
感動推薦
朱為民∣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緩和療護病房主任
郭憲鴻(小冬瓜)∣冬瓜單程旅行社總經理
張立人∣台大精神科醫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依姓氏筆畫序)
各界盛讚
作者的部落格坦率不諱,時而引人深思,時而踩踏禁忌底線。徹底揭露殯葬業真實面的同時,也提點了一些關於人生與生人的事。推薦非看不可。──《時代》雜誌網站(TIME.com)
(作者)以網路名人之姿,重新定義了殯葬業這個沉重嚴肅的行業,並為「生命的終極關懷」開啟了不同的對話。──《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本書述說了許多令作者記憶猶新的葬禮故事,那一場場葬禮幫助他擁抱死亡與往生服務的正面意義……也就是「死亡正面觀」(death positive)……他也得以在禮儀師的工作中獲得滿足與成就。──Vice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