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文星殞落,余光中病逝高雄,新文學史又一章揭了過去。
超過一甲子的文學志業,余光中出入東方與西方,在傳統與現代間悠游自得。詩與散文享譽文壇,雙璧爭輝,影響不只一代的後學者;他創作與評論左右開弓,降下五四的半旗,升起現代文藝的大旌,開啟台灣現代主義的新頁;更以信雅達兼具的譯筆引進西方的藝術與文學,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工作者的啟蒙書。
他深情注目所處的環境,以詩文和實際行動回應時代社會對他的呼喚,形成群聚效應,因此,台北廈門街是一道文學風景,香港沙田一時之間彷彿成派,高雄西子灣的海天之間有文字的精靈四處躍動,兩岸開放後,成為彼岸文藝界必訪的文學勝景。
余光中既是文壇公認的大師,也是杏壇上孜孜不倦的教師,直到八十七歲高齡仍在教室授課。大師遽逝,各界同悲,有華文處必有文字追懷。李瑞騰教授特精選來自全球各地五十多篇追思文章集結成冊,有作家王文興、陳芳明、張曉風、黃維樑、王洞、羅青、何懷碩、馮亦同等細述文學因緣,藝術家楊世彭、劉國松等素描大師在文學之外對戲劇,美術的推動與影響力,還有學生鍾玲、單德興、樊善標、黃秀蓮等素描老師的厚愛與提攜,後輩張輝誠、辛金順、徐國能等述及余先生作品對他們的影響。一篇篇文章是一道道文學長河裡不同的景致,既彰顯大師的文學高度,更有許多文壇佚事、不為人所知的小故事,讓人見識到離開書桌、下了講堂的余光中。
本書特色
★適逢余光中先生逝世周年,特邀李瑞騰教授擔任主編,精選懷念余光中先生紀念文章,包含台灣作家王文興、張曉風、羅青、向明、黃碧端、張輝誠等,香港樊善標、黃維樑等各地作家。
超過一甲子的文學志業,余光中出入東方與西方,在傳統與現代間悠游自得。詩與散文享譽文壇,雙璧爭輝,影響不只一代的後學者;他創作與評論左右開弓,降下五四的半旗,升起現代文藝的大旌,開啟台灣現代主義的新頁;更以信雅達兼具的譯筆引進西方的藝術與文學,成為許多當代藝術工作者的啟蒙書。
他深情注目所處的環境,以詩文和實際行動回應時代社會對他的呼喚,形成群聚效應,因此,台北廈門街是一道文學風景,香港沙田一時之間彷彿成派,高雄西子灣的海天之間有文字的精靈四處躍動,兩岸開放後,成為彼岸文藝界必訪的文學勝景。
余光中既是文壇公認的大師,也是杏壇上孜孜不倦的教師,直到八十七歲高齡仍在教室授課。大師遽逝,各界同悲,有華文處必有文字追懷。李瑞騰教授特精選來自全球各地五十多篇追思文章集結成冊,有作家王文興、陳芳明、張曉風、黃維樑、王洞、羅青、何懷碩、馮亦同等細述文學因緣,藝術家楊世彭、劉國松等素描大師在文學之外對戲劇,美術的推動與影響力,還有學生鍾玲、單德興、樊善標、黃秀蓮等素描老師的厚愛與提攜,後輩張輝誠、辛金順、徐國能等述及余先生作品對他們的影響。一篇篇文章是一道道文學長河裡不同的景致,既彰顯大師的文學高度,更有許多文壇佚事、不為人所知的小故事,讓人見識到離開書桌、下了講堂的余光中。
本書特色
★適逢余光中先生逝世周年,特邀李瑞騰教授擔任主編,精選懷念余光中先生紀念文章,包含台灣作家王文興、張曉風、羅青、向明、黃碧端、張輝誠等,香港樊善標、黃維樑等各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