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眷村改建聲浪中,以散文報導並紀錄竹籬笆內過往的點滴與繽紛。
◎作者第二本關於眷村的著作,也企圖拉近島上族群的相知與融合。
◎是反顧,是追思,也是前瞻,致眷村曾經的人們,也致未來。
眷村是臺灣於一九四九年以後,由於戰亂與大量的人口流動形成的特殊群聚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眷村在遷建的政策下迅速消失,淡出臺灣的社會,然而,它濃郁的人情味,是每位在眷村生活過的人難以忘懷的。
本書集結作者於報刊發表的文章而成,記錄臺南空軍眷村「崇誨新村」和「水交社」,以及臺南空軍子弟學校的過往與相關人事物,為眷村文化增添更深刻的意義。
「崇誨新村」,是紀念對日戰爭期間,一位在空戰中殉國的飛行員沈崇誨。新村現在是長榮中學對面矗立著的一棟棟國宅,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夾雜在樓房間,位於路旁,搭著鐵皮與帆布蓬的菜場。
「水交社」源自日治時代的老地名,官方名稱是「志開新村」,紀念對日抗戰期間陣亡的空軍飛行員周志開,它是臺南市最大的眷村。興中街是一條呈「梯」字形的街,貫穿水交社,其巷道向兩旁延伸,猶如樹根緊抓住泥土般,緊緊的抓住這個住宅區。
「臺南空軍子弟學校」在初中聯考時代是臺南高升學率的明星學校,子弟在國小的音樂課就學會唱空軍軍歌,目前學校更名為志開國小。那時,作者天天早上六點鐘起床,乘坐軍用卡車至學校,空小後門的停車場,可以同時容納從二空和崇誨新村來的軍用卡車約六、七部,每天下午放學時,他們在這裡等車回家。……
在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中,「眷村」成為一種文化意象,然而,對於在眷村成長的作者來說,眷村建築聚落重整只是表面風景,唯有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人、事、物,才是作者想要紀錄的文化底蘊,為府城竹籬笆歲月,點描出光影斑斕的風采。
作者曾以〈埋藏在塵土中的過往〉一文榮獲2012年台南文學獎報導文學佳作,長期關注故鄉臺南的人文,散文作品散見報章副刊,描寫主題多為故鄉的點點滴滴,其位於水交社的日式房舍舊家,已被指定為古蹟,在時空的變遷中,作者幾度徘徊舊家的生活場域,記錄臺南空軍眷村的過往,為童年回憶,留下永不磨滅的餘韻……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5879.pdf
◎作者第二本關於眷村的著作,也企圖拉近島上族群的相知與融合。
◎是反顧,是追思,也是前瞻,致眷村曾經的人們,也致未來。
眷村是臺灣於一九四九年以後,由於戰亂與大量的人口流動形成的特殊群聚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眷村在遷建的政策下迅速消失,淡出臺灣的社會,然而,它濃郁的人情味,是每位在眷村生活過的人難以忘懷的。
本書集結作者於報刊發表的文章而成,記錄臺南空軍眷村「崇誨新村」和「水交社」,以及臺南空軍子弟學校的過往與相關人事物,為眷村文化增添更深刻的意義。
「崇誨新村」,是紀念對日戰爭期間,一位在空戰中殉國的飛行員沈崇誨。新村現在是長榮中學對面矗立著的一棟棟國宅,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夾雜在樓房間,位於路旁,搭著鐵皮與帆布蓬的菜場。
「水交社」源自日治時代的老地名,官方名稱是「志開新村」,紀念對日抗戰期間陣亡的空軍飛行員周志開,它是臺南市最大的眷村。興中街是一條呈「梯」字形的街,貫穿水交社,其巷道向兩旁延伸,猶如樹根緊抓住泥土般,緊緊的抓住這個住宅區。
「臺南空軍子弟學校」在初中聯考時代是臺南高升學率的明星學校,子弟在國小的音樂課就學會唱空軍軍歌,目前學校更名為志開國小。那時,作者天天早上六點鐘起床,乘坐軍用卡車至學校,空小後門的停車場,可以同時容納從二空和崇誨新村來的軍用卡車約六、七部,每天下午放學時,他們在這裡等車回家。……
在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中,「眷村」成為一種文化意象,然而,對於在眷村成長的作者來說,眷村建築聚落重整只是表面風景,唯有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人、事、物,才是作者想要紀錄的文化底蘊,為府城竹籬笆歲月,點描出光影斑斕的風采。
作者曾以〈埋藏在塵土中的過往〉一文榮獲2012年台南文學獎報導文學佳作,長期關注故鄉臺南的人文,散文作品散見報章副刊,描寫主題多為故鄉的點點滴滴,其位於水交社的日式房舍舊家,已被指定為古蹟,在時空的變遷中,作者幾度徘徊舊家的生活場域,記錄臺南空軍眷村的過往,為童年回憶,留下永不磨滅的餘韻……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587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