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在西方視覺藝術史上的成就卓絕瑰偉。直至今日,西方藝術史學界對於米開朗基羅一生橫跨雕刻、繪畫、素描、壁畫、建築、工程,以及詩篇文稿等的研究探討不曾停頓,足證其創作魅力跨百代而不衰。
1508年至1512年間,米開朗基羅應「武士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II, 1443-1513)請託,在梵諦岡使徒宮(Apostolic Palace)西斯汀小教堂的天庭繪製壁畫,這系列壁畫創作被譽稱為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冠冕,也是米開朗基羅個人藝術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亮麗輝煌的西斯汀天庭壁畫中,有一組環形的「金銅圓牌」壁畫,這系列的「金銅圓牌」共計十面,每面上皆敷塗金箔,仿青銅赭色為底,直徑一律135公分;這些金銅圓牌繪製於天庭頂簷壁框(cornice)中央,九幅〈創世記〉壁畫中五幅窄框的兩端,並由天庭上二十位造形絕美、古典俊秀的裸體少年兩人一組,以輕盈緞帶牽持來做處理表現。
對於這一系列的金銅圓牌壁畫,數百年來學界對其題旨解讀未有交集,研究空間猶存。本書作者羊文漪教授以傳統視覺藝術史的圖像詮釋學視角,解析米開朗基羅創作這系列金銅圓牌壁畫的闡釋思維;同時爬梳天庭壁畫委託案的始末、壁畫繪製的當時狀況,並回溯歷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宗儒略二世神權及政權雙重象徵身份的文化背景,為此項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觀看取徑。
1508年至1512年間,米開朗基羅應「武士教宗」儒略二世(Julius II, 1443-1513)請託,在梵諦岡使徒宮(Apostolic Palace)西斯汀小教堂的天庭繪製壁畫,這系列壁畫創作被譽稱為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冠冕,也是米開朗基羅個人藝術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亮麗輝煌的西斯汀天庭壁畫中,有一組環形的「金銅圓牌」壁畫,這系列的「金銅圓牌」共計十面,每面上皆敷塗金箔,仿青銅赭色為底,直徑一律135公分;這些金銅圓牌繪製於天庭頂簷壁框(cornice)中央,九幅〈創世記〉壁畫中五幅窄框的兩端,並由天庭上二十位造形絕美、古典俊秀的裸體少年兩人一組,以輕盈緞帶牽持來做處理表現。
對於這一系列的金銅圓牌壁畫,數百年來學界對其題旨解讀未有交集,研究空間猶存。本書作者羊文漪教授以傳統視覺藝術史的圖像詮釋學視角,解析米開朗基羅創作這系列金銅圓牌壁畫的闡釋思維;同時爬梳天庭壁畫委託案的始末、壁畫繪製的當時狀況,並回溯歷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宗儒略二世神權及政權雙重象徵身份的文化背景,為此項研究提供一個嶄新的觀看取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