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腦的對話
佛法vs.科學;心vs.腦,達賴喇嘛與六位腦科學家的精彩對話。
世紀的東西方對談,現代生命科學與古老佛學的相互激盪。
達賴喇嘛精闢、敏銳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開放式追求,促進了西方科學與佛教對心理過程的經驗觀察之間的重要橋樑,提供了探討人類大腦與意識更多元的可能。
本書是達賴喇嘛與一群知名神經系統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一系列會談的成果,他們的聚會為佛教與西方科學帶來了成果豐碩的對話:
心靈真的僅僅是大腦生理過程的附屬現象嗎?
會不會有些意識的形式,是細緻幽微到科學迄今仍無法掌握?
意識是怎樣開始的?
我們是怎樣認識我們所認識到的事情的?
目前我們對腦作用的認識到底有多少?
對於這些棘手的問題,一直強調應該對意識運用觀察方法的佛教,提供了有見地的洞察。而達賴喇嘛追求知識的開放心靈與他銳利、清晰的方法,也在在為西方的科學家帶來啟發與挑戰。
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那些我們密切注意的現象對我們而言變得真實,而我們忽視的那些則退減為想像的虛幻顯相,最後等於什麼都沒有。」
科學革命之後的最初三百年,西方沒有「心的科學」,忽視了意識的本質、來源與因果關係;而長久以來,佛教禪修者忽略了腦對心的影響,幾乎不重視「腦」,西方科學與東方佛學、心與腦都還有許多對話的空間。
佛法vs.科學;心vs.腦,達賴喇嘛與六位腦科學家的精彩對話。
世紀的東西方對談,現代生命科學與古老佛學的相互激盪。
達賴喇嘛精闢、敏銳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開放式追求,促進了西方科學與佛教對心理過程的經驗觀察之間的重要橋樑,提供了探討人類大腦與意識更多元的可能。
本書是達賴喇嘛與一群知名神經系統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一系列會談的成果,他們的聚會為佛教與西方科學帶來了成果豐碩的對話:
心靈真的僅僅是大腦生理過程的附屬現象嗎?
會不會有些意識的形式,是細緻幽微到科學迄今仍無法掌握?
意識是怎樣開始的?
我們是怎樣認識我們所認識到的事情的?
目前我們對腦作用的認識到底有多少?
對於這些棘手的問題,一直強調應該對意識運用觀察方法的佛教,提供了有見地的洞察。而達賴喇嘛追求知識的開放心靈與他銳利、清晰的方法,也在在為西方的科學家帶來啟發與挑戰。
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那些我們密切注意的現象對我們而言變得真實,而我們忽視的那些則退減為想像的虛幻顯相,最後等於什麼都沒有。」
科學革命之後的最初三百年,西方沒有「心的科學」,忽視了意識的本質、來源與因果關係;而長久以來,佛教禪修者忽略了腦對心的影響,幾乎不重視「腦」,西方科學與東方佛學、心與腦都還有許多對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