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你我都無比熟悉,卻也不瞭解的單位。
對日抗戰期間,主導戰事的是軍事委員會,1946年才成立了現在的國防部。
為何政府在戰後要急著改組軍事機關?
這顆新頭腦又該如何運作,並處理與政府、國會的關係?
1946年6月,顯赫一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告結束,業務由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辦理;自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以下,3千餘名參謀軍官,2千名左右的士兵與勤雜人員,利用原中央軍校的廣大建築群,作為辦公處所或營房。這時期,每遇緊急軍情,有時甚至是每日清晨,常可見到蔣介石親自帶領個人軍事幕僚,連同國防部的相關主管,進行會議並裁決重大軍事問題。蔣介石公子蔣緯國日後形容,此處可說是當時的「全國軍事最高領導中樞」。
換言之,以蔣介石為中樞,再加上3千餘名國防部軍官,構成了指揮調度數百萬國軍部隊剿共作戰的「頭腦」。這顆頭腦究竟如何運作,攸關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牽動國家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走向。本書的撰寫,就是要勾勒國防部的制度源起與運作結構、國防部軍官群體的人事背景與活動,以及蔣介石等主要政治軍事領導人的思維與作為,探討1946至1950年間,一段影響綿延至今的劇烈變動?
對日抗戰期間,主導戰事的是軍事委員會,1946年才成立了現在的國防部。
為何政府在戰後要急著改組軍事機關?
這顆新頭腦又該如何運作,並處理與政府、國會的關係?
1946年6月,顯赫一時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告結束,業務由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辦理;自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以下,3千餘名參謀軍官,2千名左右的士兵與勤雜人員,利用原中央軍校的廣大建築群,作為辦公處所或營房。這時期,每遇緊急軍情,有時甚至是每日清晨,常可見到蔣介石親自帶領個人軍事幕僚,連同國防部的相關主管,進行會議並裁決重大軍事問題。蔣介石公子蔣緯國日後形容,此處可說是當時的「全國軍事最高領導中樞」。
換言之,以蔣介石為中樞,再加上3千餘名國防部軍官,構成了指揮調度數百萬國軍部隊剿共作戰的「頭腦」。這顆頭腦究竟如何運作,攸關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牽動國家整體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走向。本書的撰寫,就是要勾勒國防部的制度源起與運作結構、國防部軍官群體的人事背景與活動,以及蔣介石等主要政治軍事領導人的思維與作為,探討1946至1950年間,一段影響綿延至今的劇烈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