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精進,身心安樂
【佛學篇】介紹基礎佛法概論,並解析重要佛典、佛學作品。
【修行篇】涵蓋佛法的種種修行實踐,提供修行指南。
【道誼篇】緬懷與師長道友的道情法誼。
【雜文篇】包括書序、新聞感懷,及祝福開示等。
【初級佛學課程】12堂精要的基礎佛學教材。
★慈悲心的長養
諸佛菩薩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佛陀的慈悲,在經典裡形容就如母親對待獨子的愛心一樣。世間上為人父母的人,特別是母親,對她唯一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地疼愛,照顧有加。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愛護,就如同自己的獨子一樣,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在佛的弟子中,有一位比丘生了嚴重的皮膚病,身上長有膿瘡。在早期醫藥不發達時,或是貧窮的地區,衛生醫療條件差,膿泡生多了,如又不講究衛生,身體會生惡臭,味道很難聞。更可怕的,膿瘡很容易傳染。這位比丘生了膿瘡以後,與他同住的比丘們,都嫌棄他、遠避他,因為大家覺得這位比丘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了,都離開他而去。後來,佛陀知道了,覺得這位比丘非常地孤單,就親自去照顧這一位比丘,幫這位比丘燒熱水、洗擦身體、換洗袈裟,這位比丘後來病情轉重,最後佛陀為他說法,比丘安詳地去世了。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位比丘,眼睛瞎了,他想穿針縫補衣服(袈裟),於是他叫道:「啊,哪一位同修可以來幫我穿針的?」正好當時佛陀走過他的身邊,佛陀就說:「我來幫你穿。」針穿好給了比丘後,佛陀為他說法。這位比丘一聽,認出是佛陀的聲音。立刻起立恭敬地說:「啊,您是佛陀,怎麼能為我穿針呢?」佛陀說:「因為你的眼睛不好,所以我應當幫你穿針的。」佛陀是多麼地偉大和慈悲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慈悲心,但不像諸佛菩薩的慈悲心,那樣無限廣大,遍滿虛空法界。所以我們須要培養慈悲心,就像栽種培育樹木花草一樣,從種子、發芽、生莖,以至枝葉開花茂盛,每天都要細心照顧,才能茁壯起來。
關於慈悲心的長養,在《清淨道論》裡,有很好的解說,這裡節錄如下:
1. 對自己修慈悲心:培養慈悲心,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道論》云「我欲樂,不苦」,就是我希望得到快樂,沒有痛苦。我們人在世間都希望自己快樂,沒有痛苦,因為自己內心充滿了慈悲心,就會對別人「保持自己無怨、無害、無惱、有樂」;意為保持自己心中沒有怨恨,不傷害眾生,不惱怒眾生,而能施與眾生快樂。所以首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
2. 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對自己有慈悲心以後,要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可以先從我們所愛的人,所尊敬的人,修習慈悲心,比如孝養父母,敬事師長,愛護妻子兒女,及家中的親戚等。以慈悲遍滿自己後,對自己可愛可喜可尊重恭敬的阿闍黎(阿闍黎即是自己親近的出家教師)或是高僧大德等人修習慈悲心,我們因受他們的引導,得以信佛皈依三寶,聽聞正法,如法修學。
3. 對一切人修慈悲心:慈悲心一天天長養擴大起來後,自然而然會對一切人有慈悲心,而且能令我們的心慢慢柔軟起來。佛說:眾生心性剛強,不易調伏,煩惱和知見都很重,貪念執著堅固,常對別人懷有敵意,這都是因為眾生的心不能柔軟所致。修學佛法,先要讓自己的心性柔軟調適,心中的瞋恚和憤怒就會消失。若不能使心柔軟,慈悲心是不易培養出來的。
4. 對怨敵修慈悲心:這個層次就更高了,當我們對自己、對親愛的人、對一般人都有慈悲心了,對自己的怨敵仇人,也要生起慈悲心。慈悲心生起後,就不會再對他們懷有怨恨,到這時候,心中充溢著慈悲,一切的瞋恚煩惱,都可以完全消失了。
5. 平等修慈悲心:眾生心性不同,對我們來說,世間有好人、壞人,有親人、有怨敵,但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都能夠怨親平等,廣度眾生。不像一般凡夫,有關係的人、親愛的人,才去度化他們,而對我不友善、不懷好意的人,就不去度化。佛陀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不分怨親,絕對平等,這稱為平等修慈悲心。
慈悲心修習長養以後,可以獲得種種功德利益,《清淨道論》提示說:慈悲心具足後,能觀察到眾生瞋恚的過失,及行忍辱的美德;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會受到他人的愛敬,睡眠安樂,心境安寧,對一切眾生都做有利益的事情。再者,修學佛法時,因有大慈悲心,堪忍一切大苦而容易成就,證悟菩提意樂堅固。
【佛學篇】介紹基礎佛法概論,並解析重要佛典、佛學作品。
【修行篇】涵蓋佛法的種種修行實踐,提供修行指南。
【道誼篇】緬懷與師長道友的道情法誼。
【雜文篇】包括書序、新聞感懷,及祝福開示等。
【初級佛學課程】12堂精要的基礎佛學教材。
★慈悲心的長養
諸佛菩薩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佛陀的慈悲,在經典裡形容就如母親對待獨子的愛心一樣。世間上為人父母的人,特別是母親,對她唯一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地疼愛,照顧有加。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愛護,就如同自己的獨子一樣,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在佛的弟子中,有一位比丘生了嚴重的皮膚病,身上長有膿瘡。在早期醫藥不發達時,或是貧窮的地區,衛生醫療條件差,膿泡生多了,如又不講究衛生,身體會生惡臭,味道很難聞。更可怕的,膿瘡很容易傳染。這位比丘生了膿瘡以後,與他同住的比丘們,都嫌棄他、遠避他,因為大家覺得這位比丘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了,都離開他而去。後來,佛陀知道了,覺得這位比丘非常地孤單,就親自去照顧這一位比丘,幫這位比丘燒熱水、洗擦身體、換洗袈裟,這位比丘後來病情轉重,最後佛陀為他說法,比丘安詳地去世了。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位比丘,眼睛瞎了,他想穿針縫補衣服(袈裟),於是他叫道:「啊,哪一位同修可以來幫我穿針的?」正好當時佛陀走過他的身邊,佛陀就說:「我來幫你穿。」針穿好給了比丘後,佛陀為他說法。這位比丘一聽,認出是佛陀的聲音。立刻起立恭敬地說:「啊,您是佛陀,怎麼能為我穿針呢?」佛陀說:「因為你的眼睛不好,所以我應當幫你穿針的。」佛陀是多麼地偉大和慈悲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慈悲心,但不像諸佛菩薩的慈悲心,那樣無限廣大,遍滿虛空法界。所以我們須要培養慈悲心,就像栽種培育樹木花草一樣,從種子、發芽、生莖,以至枝葉開花茂盛,每天都要細心照顧,才能茁壯起來。
關於慈悲心的長養,在《清淨道論》裡,有很好的解說,這裡節錄如下:
1. 對自己修慈悲心:培養慈悲心,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道論》云「我欲樂,不苦」,就是我希望得到快樂,沒有痛苦。我們人在世間都希望自己快樂,沒有痛苦,因為自己內心充滿了慈悲心,就會對別人「保持自己無怨、無害、無惱、有樂」;意為保持自己心中沒有怨恨,不傷害眾生,不惱怒眾生,而能施與眾生快樂。所以首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
2. 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對自己有慈悲心以後,要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可以先從我們所愛的人,所尊敬的人,修習慈悲心,比如孝養父母,敬事師長,愛護妻子兒女,及家中的親戚等。以慈悲遍滿自己後,對自己可愛可喜可尊重恭敬的阿闍黎(阿闍黎即是自己親近的出家教師)或是高僧大德等人修習慈悲心,我們因受他們的引導,得以信佛皈依三寶,聽聞正法,如法修學。
3. 對一切人修慈悲心:慈悲心一天天長養擴大起來後,自然而然會對一切人有慈悲心,而且能令我們的心慢慢柔軟起來。佛說:眾生心性剛強,不易調伏,煩惱和知見都很重,貪念執著堅固,常對別人懷有敵意,這都是因為眾生的心不能柔軟所致。修學佛法,先要讓自己的心性柔軟調適,心中的瞋恚和憤怒就會消失。若不能使心柔軟,慈悲心是不易培養出來的。
4. 對怨敵修慈悲心:這個層次就更高了,當我們對自己、對親愛的人、對一般人都有慈悲心了,對自己的怨敵仇人,也要生起慈悲心。慈悲心生起後,就不會再對他們懷有怨恨,到這時候,心中充溢著慈悲,一切的瞋恚煩惱,都可以完全消失了。
5. 平等修慈悲心:眾生心性不同,對我們來說,世間有好人、壞人,有親人、有怨敵,但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都能夠怨親平等,廣度眾生。不像一般凡夫,有關係的人、親愛的人,才去度化他們,而對我不友善、不懷好意的人,就不去度化。佛陀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不分怨親,絕對平等,這稱為平等修慈悲心。
慈悲心修習長養以後,可以獲得種種功德利益,《清淨道論》提示說:慈悲心具足後,能觀察到眾生瞋恚的過失,及行忍辱的美德;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會受到他人的愛敬,睡眠安樂,心境安寧,對一切眾生都做有利益的事情。再者,修學佛法時,因有大慈悲心,堪忍一切大苦而容易成就,證悟菩提意樂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