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是人在痛苦絕望中向上天的呼號。窮極呼天是人的本性,不論一個人有沒有信仰或處在怎樣的狀況下。這樣的呼號貫穿出現在整部聖經中。以色列民族在生命的最低谷,依然堅守著與上主的盟約關係。這份堅守,正是聖經編輯寫作的土壤,整部聖經傳述著這樣一種磨難與苦痛無法摧毀斷開的天人關係。
本書第一章通過希伯來聖經的成書背景,探討哀怨傳統的歷史意義及其對神學與靈修的啟發,尤其是天人關係的坦誠與對話。第二、三章肯定哀怨為培養成熟信仰的不可或缺性,並探討哀怨的根基——聖經中慈悲正義的天主形象。第四章分析天人中介的楷模梅瑟,他不僅面對面地和上主交談,也直面以色列的罪惡,不妥協上主對以色列的願景和計畫。第五、六章分別以《約伯傳》和《哀歌》作為個人與團體哀怨的代表,聆聽天下無辜受苦者的深層訴說,看信仰團體如何化絕望為詩歌,向死而生。
本書第一章通過希伯來聖經的成書背景,探討哀怨傳統的歷史意義及其對神學與靈修的啟發,尤其是天人關係的坦誠與對話。第二、三章肯定哀怨為培養成熟信仰的不可或缺性,並探討哀怨的根基——聖經中慈悲正義的天主形象。第四章分析天人中介的楷模梅瑟,他不僅面對面地和上主交談,也直面以色列的罪惡,不妥協上主對以色列的願景和計畫。第五、六章分別以《約伯傳》和《哀歌》作為個人與團體哀怨的代表,聆聽天下無辜受苦者的深層訴說,看信仰團體如何化絕望為詩歌,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