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一豪語就可知,戰爭在古代中國乃家常便飯,而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除了遠近馳名、精妙絕倫的《孫子兵法》,大概非《三十六計》莫屬,兩者皆是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被譽為兵家雙絕。
《三十六計》不似一般的經書文獻,因古代兵書未曾收錄,至今仍不知其撰者及確切成書年代。不過,「三十六計」一語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三十六策,走為上計。」可知,隋唐以前便已有三十六計的說法。
如今街談巷尾都已熟知的《三十六計》計名,究其來源並非一脈,有些來源於史書典故,如圍魏救趙、暗渡陳倉;有的源於兵書記載,如以逸待勞、聲東擊西;有的源於大眾口語,如指桑罵槐、反客為主;當然也有源於詩人的美文佳構,如李代桃僵、擒賊擒王。
我們經常可以在《三十六計》中見到《易經》的卦辭、爻辭。如第十九計「釜底抽薪」,原文為「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即不直接面對敵人的鋒芒,而是間接地瓦解敵人的氣勢,以柔克剛,轉弱為強。也就是說,「釜底抽薪」之計,與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卦、「兌下乾上」的「履卦」相關。先定計,後推卦是《三十六計》的特色,可知《三十六計》與普通兵書最大的不同在於:《三十六計》的理論基礎就是《周易》的陰陽法則,《三十六計》運用陰陽變化之理,論證剛柔、奇正、攻防、虛實、勞逸等相反相成的關係,包含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當三十六計成為必修課》一書,致力於洞悉《三十六計》博約寡要的智慧,將其原本的兵書內涵與現代語境結合,從軍事、商業、為人處世三個方面舉例闡述,使古人的智慧重生為現代人的競爭力。
《三十六計》不似一般的經書文獻,因古代兵書未曾收錄,至今仍不知其撰者及確切成書年代。不過,「三十六計」一語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三十六策,走為上計。」可知,隋唐以前便已有三十六計的說法。
如今街談巷尾都已熟知的《三十六計》計名,究其來源並非一脈,有些來源於史書典故,如圍魏救趙、暗渡陳倉;有的源於兵書記載,如以逸待勞、聲東擊西;有的源於大眾口語,如指桑罵槐、反客為主;當然也有源於詩人的美文佳構,如李代桃僵、擒賊擒王。
我們經常可以在《三十六計》中見到《易經》的卦辭、爻辭。如第十九計「釜底抽薪」,原文為「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即不直接面對敵人的鋒芒,而是間接地瓦解敵人的氣勢,以柔克剛,轉弱為強。也就是說,「釜底抽薪」之計,與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卦、「兌下乾上」的「履卦」相關。先定計,後推卦是《三十六計》的特色,可知《三十六計》與普通兵書最大的不同在於:《三十六計》的理論基礎就是《周易》的陰陽法則,《三十六計》運用陰陽變化之理,論證剛柔、奇正、攻防、虛實、勞逸等相反相成的關係,包含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當三十六計成為必修課》一書,致力於洞悉《三十六計》博約寡要的智慧,將其原本的兵書內涵與現代語境結合,從軍事、商業、為人處世三個方面舉例闡述,使古人的智慧重生為現代人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