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死了以後,會「繼續活在」他人記憶裡嗎?
如果沒有來生,我們所珍視的事物是否依然重要?
如果有一天,發生全球災變,突如其來世界上所有人死於非命,或是全世界都染上不孕的惡疾,人類再也沒有任何後嗣……如果人類終將滅絕,我們有什麼理由要繼續研發治療絕症的解藥,或尋找永續能源?藝術創作的價值何在?知識的保存又有什麼意義?
本書作者山繆.薛富勒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也是當代道德暨政治哲學家,全本書由薛富勒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坦納人文價值講座」的演講內容整理輯成。講題「來生」,並非宗教或神祕傳統所假定那種個人的「死後生命」,而是所謂的「集體來生」??也就是在我們死後,其他人的持續存在。
這樣的「集體來生」將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透過「末日情境」和「不孕情境」的假設,作者試圖探討,當我們活著時所在意的許多事物是否因此不再顯得那麼重要?我們仍舊會希望避免痛苦、肉體困乏和心靈挫折。然而薛富勒指出,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事物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無論活著或死後,其實我們對此一片茫然。
書中同時輯錄蘇珊.沃夫、哈利.法蘭克福、席恩娜.西弗林及尼可.柯拉尼四位?
如果沒有來生,我們所珍視的事物是否依然重要?
如果有一天,發生全球災變,突如其來世界上所有人死於非命,或是全世界都染上不孕的惡疾,人類再也沒有任何後嗣……如果人類終將滅絕,我們有什麼理由要繼續研發治療絕症的解藥,或尋找永續能源?藝術創作的價值何在?知識的保存又有什麼意義?
本書作者山繆.薛富勒是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也是當代道德暨政治哲學家,全本書由薛富勒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坦納人文價值講座」的演講內容整理輯成。講題「來生」,並非宗教或神祕傳統所假定那種個人的「死後生命」,而是所謂的「集體來生」??也就是在我們死後,其他人的持續存在。
這樣的「集體來生」將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透過「末日情境」和「不孕情境」的假設,作者試圖探討,當我們活著時所在意的許多事物是否因此不再顯得那麼重要?我們仍舊會希望避免痛苦、肉體困乏和心靈挫折。然而薛富勒指出,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事物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無論活著或死後,其實我們對此一片茫然。
書中同時輯錄蘇珊.沃夫、哈利.法蘭克福、席恩娜.西弗林及尼可.柯拉尼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