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
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
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 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轉發近5千次,7百餘則留言,1萬多人按讚。
★ 英國《BBC新聞》精選轉載。
★ 美國《紐約客》雜誌、《每日星報》、法國《法新社》、韓國《首爾報社》、阿根廷《號角報》報導。
2020年1月23日,星期四,號稱「九省通衢」的武漢市由於要防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擴散,宣布所有公共運輸停止運行,隨後湖北省黃岡、鄂州、仙桃、赤壁等城市也跟進,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封城」防疫戰,消息一出,舉世譁然。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情感深刻、動人且入微。
即便孤身在封鎖之中,郭晶仍想盡一己之力做點什麼。她盡力關懷城市停止運作時仍需要工作的清潔工、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記錄周遭的變化。人被隔離的特殊心理變化,以及在此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重要性與溫暖,是如此真實且讓人憂傷。
城到底要封閉多久?沒人知道。疫情到底擴散得多嚴重?沒人知道。
網路流傳的各種聳動影片,是真的嗎?沒人能肯定。
在即時新聞與資訊傳遞如洪水般每秒不斷沖刷人們認知的現在,我們竟無法確知在一座封閉的城市裡,人們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而在疫情不分國界、距離,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時,郭晶發出的微小聲音因此彌足珍貴,她說:
有人說疫情過去,人們就很快會忘記,但遺忘沒有那麼容易。
我們可能無法記得所有人,但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忘記這段時間。
我們還會帶著這段日子的記憶生活下去。
大家擔心的遺忘究竟是什麼?
是我們的社會不能因為這場疫情而有所改善,是下次發生類似的災難的時候依然沒有完備的防控體系,擔心依舊會有人要做無謂的犧牲。
各界推薦
何欣潔(《端傳媒》記者)
吳忻穎(前澎湖/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吳曉樂(作家)
李志德(資深媒體人)
李惠仁(《并:控制》導演)
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立青(作家)
阿 潑(文字工作者)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主持人)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佳怡(作家)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
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 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轉發近5千次,7百餘則留言,1萬多人按讚。
★ 英國《BBC新聞》精選轉載。
★ 美國《紐約客》雜誌、《每日星報》、法國《法新社》、韓國《首爾報社》、阿根廷《號角報》報導。
2020年1月23日,星期四,號稱「九省通衢」的武漢市由於要防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擴散,宣布所有公共運輸停止運行,隨後湖北省黃岡、鄂州、仙桃、赤壁等城市也跟進,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封城」防疫戰,消息一出,舉世譁然。
郭晶是位社工,她以社會工作者獨特的眼光,在封城後有意識地持續書寫、思考、細膩的記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了城裡人們的恐慌、懼怕、焦慮和堅強,情感深刻、動人且入微。
即便孤身在封鎖之中,郭晶仍想盡一己之力做點什麼。她盡力關懷城市停止運作時仍需要工作的清潔工、努力發出自己的聲音、記錄周遭的變化。人被隔離的特殊心理變化,以及在此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重要性與溫暖,是如此真實且讓人憂傷。
城到底要封閉多久?沒人知道。疫情到底擴散得多嚴重?沒人知道。
網路流傳的各種聳動影片,是真的嗎?沒人能肯定。
在即時新聞與資訊傳遞如洪水般每秒不斷沖刷人們認知的現在,我們竟無法確知在一座封閉的城市裡,人們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而在疫情不分國界、距離,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時,郭晶發出的微小聲音因此彌足珍貴,她說:
有人說疫情過去,人們就很快會忘記,但遺忘沒有那麼容易。
我們可能無法記得所有人,但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忘記這段時間。
我們還會帶著這段日子的記憶生活下去。
大家擔心的遺忘究竟是什麼?
是我們的社會不能因為這場疫情而有所改善,是下次發生類似的災難的時候依然沒有完備的防控體系,擔心依舊會有人要做無謂的犧牲。
各界推薦
何欣潔(《端傳媒》記者)
吳忻穎(前澎湖/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吳曉樂(作家)
李志德(資深媒體人)
李惠仁(《并:控制》導演)
沈秀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立青(作家)
阿 潑(文字工作者)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主持人)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佳怡(作家)
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