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為有豐富且多變的山林地形景觀,山林或登山等活動盛行。而台灣高山地形險峻,一般民眾從事活動時受限於自身的能力,經常會雇用山區經驗豐富、能夠負重攀登且具有山區救難能力的專業高山揹工協助進行其山林活動,然而台灣目前缺乏揹工作業相關研究,無法提供對於揹負作業時的較佳作業建議與規範,尤其台灣目前的高山揹工大多數是原住民等特定族群,對於其工作安全與健康的保護更需要特別重視。本研究的目的即透過調查及生物力學實驗結果,研擬較佳的安全作業模式與建議,提供揹負作業工作者作業參考,保護安全與健康。 本研究已完成了56份的現職男性山域揹工作業現況問卷調查,以及對於其中10位人員進行深入訪談,再以此為基礎進行了10位受測者的山域地區模擬揹負作業生物力學實驗。依據問卷及訪談結果顯示,台灣以山域揹負工作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工作者,合計約 130 人;另外還有70 ~ 120名臨時兼差者。男性平均每人揹負總重量約負重 34 公斤(含為客人揹負與自己用品及揹架的重量),一般平均行走速度約 1-3 公里/小時,視負重、坡度與身體狀況來自由決定。依據肌肉骨骼不適問卷調查顯示,約 87%的揹工覺得揹負作業容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且不適部位主要發生在膝蓋、腳底/踝、下背/腰等部位。依據10位受測者模擬揹負作業生物力學實驗結果顯示,受測者在偏好行走速度下,揹負30公斤及40 公斤2 種重量與10%、20%、30% 等3種不同坡度環境行走的揹負作業。實驗結果顯示,揹負30 公斤時所有受測者均能夠不中斷的完成實驗,主觀評量(0-10 Borg scale)均小於5;揹負 40 公斤時,所有受測者均完成測試,但是有2位受測者中途有休息,有9位受測者主觀評量(0-10 Borg scale)均小於5.5。實驗的偏好行走速度介於 1-3 公里/小時,並隨著負重與坡度的增加而遞減。實驗中的平均耗氧量VO2介於 21-27 ml/min-kg之間,大約是最大耗氧量?????2??????的 70-90%。實驗中平均心率介於 137-155 bpm,約為 80-90 %之最大心率。儲備心率百分比HRR介於 45%~81%。因此,綜合生物力學實驗結果分析,揹負作業的工作強度屬於「費力」以上等級的工作。 彙整本研究結果,較佳之揹負作業建議為揹負工作者宜採用熟悉的揹負方式或改良式雪巴法作業,有適宜的揹負作業服裝及裝備,男性揹負重量建議以30公斤為原則,但是在作業安全條件下,經勞雇雙方同意可視情形調整,可增加揹負作業重量;允許揹負作業中工作者可視作業情形自由調整作業方式、行進速度、休息時間及作業排程配置,並應提供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實施健康管理,以避免揹負作業造成職業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