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講解《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內容包括:觀世音菩薩的證道因緣、功德感應、耳根圓通的修行方法,以及在末世修行應注意的準則等。
解說中亦將經義的內涵,轉化為現實生活中,能隨時隨地實踐的材料,是有心修持觀音法門者,此生必讀的珍貴之作。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完成修訂。
在一場佛陀說法的盛會中,觀世音菩薩曾向大眾介紹自己用以修行成道的禪修方法,這個方法是將耳根的聽聞對象由一般的外在聲音轉向內在的自性,體證萬法的自性本空,達到圓滿通達的大智慧境界,這個方法稱為「耳根圓通法門」,它也是所謂的「觀音法門」。這一段內容,記載於《楞嚴經》第六卷。
《楞嚴經》共計十卷,涵蓋了多元的佛教思想,不僅解釋佛性,闡述宇宙、人生的形成與現象,亦介紹了各大菩薩的二十五種證道法門,其中以耳根圓通法門所占的篇幅最長、內容最豐富、流通也最廣。
本書依據經文次第逐句探討,從觀音菩薩自述入道因緣、成就的境界、功德以及加持力談起,再描述觀音菩薩藉由「耳根圓通法門」,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成就無上佛道。接著,透過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問答,分別評析二十五種圓通法門的修行原理,並總結道:雖然每一種法門有所不同,所達成的境界卻
解說中亦將經義的內涵,轉化為現實生活中,能隨時隨地實踐的材料,是有心修持觀音法門者,此生必讀的珍貴之作。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完成修訂。
在一場佛陀說法的盛會中,觀世音菩薩曾向大眾介紹自己用以修行成道的禪修方法,這個方法是將耳根的聽聞對象由一般的外在聲音轉向內在的自性,體證萬法的自性本空,達到圓滿通達的大智慧境界,這個方法稱為「耳根圓通法門」,它也是所謂的「觀音法門」。這一段內容,記載於《楞嚴經》第六卷。
《楞嚴經》共計十卷,涵蓋了多元的佛教思想,不僅解釋佛性,闡述宇宙、人生的形成與現象,亦介紹了各大菩薩的二十五種證道法門,其中以耳根圓通法門所占的篇幅最長、內容最豐富、流通也最廣。
本書依據經文次第逐句探討,從觀音菩薩自述入道因緣、成就的境界、功德以及加持力談起,再描述觀音菩薩藉由「耳根圓通法門」,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成就無上佛道。接著,透過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問答,分別評析二十五種圓通法門的修行原理,並總結道:雖然每一種法門有所不同,所達成的境界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