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上善若水。
孔子說:智者樂水。
佛祖說:智慧如海。
萬水歸流,千江彙聚,方成大海之大。然而,再深廣遼闊無窮無盡的智慧大海,也有它的源頭。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無源之水。
如果探尋到智慧的源頭,我們就會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水,就會成為智慧如海的智者。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於智慧傳統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璨若辰星的智者們,縱橫揮斥的歷史。
中華民族智慧之海的源頭在哪裡?中國人的智源在哪裡?
有道是:書籍是智慧的載體,人們自然會深入到傳世的典籍中去尋找智慧之源。
然而,上下五千年,傳世典籍何其多也!其種類之繁多,篇幀之宏富,用汗牛充棟為喻,是遠遠不夠的。顯然,一個無論多麼勤奮的人,終其一生,是無法遍覽祖先流傳下來的,數以千萬冊的煌煌巨典的。
正如江海必有其源頭一樣,群籍之中必有其核心。找到了這個核心,我們就抓住了中華大智慧的總綱;抓住了這個總綱,我們就扭控住了中華大智慧的源頭。
從三皇五帝迄至於今,中華數千萬冊典籍的核心和總綱在何處?中國人的智慧發源於哪些經典之中?
這是自有書籍以來,無數智者都在孜孜探求的千古命題。
孔夫子曾「韋編三絕」地反覆閱讀,並向他的弟子們極力推薦過《周易》。唐太宗時的宰相虞世南更是斷言: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漢武帝時的大學者董仲舒、大宋名相趙普、北宋理學家程頤、南宋哲學家朱熹,曾向讀者特別是天下士子推薦過《論語》,認為該經典乃「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吼吟」。
唐明皇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都親筆御注,並向普天下臣民推薦過《老子》,認為該經典?─「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禪宗六祖惠能、一代女皇武則天、明成祖朱棣向世人廣泛宣傳過《金剛經》,認為該經典「百千萬劫難遭遇」,「誠諸佛傳心之祕,大乘闡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見性之機括也」。
孔子說:智者樂水。
佛祖說:智慧如海。
萬水歸流,千江彙聚,方成大海之大。然而,再深廣遼闊無窮無盡的智慧大海,也有它的源頭。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無源之水。
如果探尋到智慧的源頭,我們就會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水,就會成為智慧如海的智者。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於智慧傳統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璨若辰星的智者們,縱橫揮斥的歷史。
中華民族智慧之海的源頭在哪裡?中國人的智源在哪裡?
有道是:書籍是智慧的載體,人們自然會深入到傳世的典籍中去尋找智慧之源。
然而,上下五千年,傳世典籍何其多也!其種類之繁多,篇幀之宏富,用汗牛充棟為喻,是遠遠不夠的。顯然,一個無論多麼勤奮的人,終其一生,是無法遍覽祖先流傳下來的,數以千萬冊的煌煌巨典的。
正如江海必有其源頭一樣,群籍之中必有其核心。找到了這個核心,我們就抓住了中華大智慧的總綱;抓住了這個總綱,我們就扭控住了中華大智慧的源頭。
從三皇五帝迄至於今,中華數千萬冊典籍的核心和總綱在何處?中國人的智慧發源於哪些經典之中?
這是自有書籍以來,無數智者都在孜孜探求的千古命題。
孔夫子曾「韋編三絕」地反覆閱讀,並向他的弟子們極力推薦過《周易》。唐太宗時的宰相虞世南更是斷言: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漢武帝時的大學者董仲舒、大宋名相趙普、北宋理學家程頤、南宋哲學家朱熹,曾向讀者特別是天下士子推薦過《論語》,認為該經典乃「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吼吟」。
唐明皇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都親筆御注,並向普天下臣民推薦過《老子》,認為該經典?─「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禪宗六祖惠能、一代女皇武則天、明成祖朱棣向世人廣泛宣傳過《金剛經》,認為該經典「百千萬劫難遭遇」,「誠諸佛傳心之祕,大乘闡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見性之機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