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人人有分的,
革命決不是一種特殊的事業,而是普通人都應當盡的天職,
無論何人,各有他的環境,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來改造,
所以人人都可以參加革命的事功,都是革命的一份子。
耶穌說「我的國並不屬於世上的國」,那麼基督徒對社會問題可以置身事外嗎?
教會如何深切反省,使自身也加入革命之列?
教會成了西方帝國主義的伙伴,並且不能推卸產生這種後果的責任?
20世紀上半葉,基督教在中國呈現出相當多元的面貌,有「民間的基督教」、也有「革命的基督教」;後者在知識精英、學生青年甚至左傾分子當中,發生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可惜這些帶有「解放神學意味的漢語神學」卻未被認真梳理過。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為我們改寫了世界神學史的順序,比拉丁美洲更早的是,激進的漢語神學在其現實中已形成了革命的相關主題,並刻畫出一個無產者或革命家的耶穌形象。
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只要它是對的、是善的,
我們就要堅持到底,
哪怕是別人嘲笑或認為不可能。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作者所主張的經世思想,即以社會改造為其回應福音信仰的思想和行動,他認為晚近引入的「公共神學」,譯作「經世神學」更佳。
本書介紹自1901-1950年一系列真實感人的革命愛國故事,從清末揭開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到民國初年五四運動新思潮、五卅慘案反帝國主義、日本基督教社會主義發展、友愛經濟學、馬克思社會主義、日本侵華戰爭、「新中國」共產主義、西學墨源、民族主義、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唯物主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殖民時代等,從歷史角度來看,增添了教科書之外的閱讀視角。
書中九位主角皆是參與當代經世與革命的核心人物,包括清末日知會愛國領袖劉靜庵、展現強烈社會批判風格的王治心、為弱勢奔走的美國華德教授、晚年令人惋惜的日本社會運動家賀川豐彥、以本色化教會為使命的沈嗣莊、耶穌主義宣傳家張仕章、「走向革命」的解放神學家吳雷川、普世主義「黑夜的守護者」吳耀宗、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家朱維之等。我們看到從信仰角度來看,啟發了基督徒對參與社會的關懷,為耶穌所做旨在實現社會制度改革之圖,以此來使人真正獲得幸福。
人是上帝的
革命決不是一種特殊的事業,而是普通人都應當盡的天職,
無論何人,各有他的環境,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來改造,
所以人人都可以參加革命的事功,都是革命的一份子。
耶穌說「我的國並不屬於世上的國」,那麼基督徒對社會問題可以置身事外嗎?
教會如何深切反省,使自身也加入革命之列?
教會成了西方帝國主義的伙伴,並且不能推卸產生這種後果的責任?
20世紀上半葉,基督教在中國呈現出相當多元的面貌,有「民間的基督教」、也有「革命的基督教」;後者在知識精英、學生青年甚至左傾分子當中,發生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可惜這些帶有「解放神學意味的漢語神學」卻未被認真梳理過。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為我們改寫了世界神學史的順序,比拉丁美洲更早的是,激進的漢語神學在其現實中已形成了革命的相關主題,並刻畫出一個無產者或革命家的耶穌形象。
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只要它是對的、是善的,
我們就要堅持到底,
哪怕是別人嘲笑或認為不可能。
《經世與革命:激進的漢語神學思潮(1901-1950)》作者所主張的經世思想,即以社會改造為其回應福音信仰的思想和行動,他認為晚近引入的「公共神學」,譯作「經世神學」更佳。
本書介紹自1901-1950年一系列真實感人的革命愛國故事,從清末揭開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到民國初年五四運動新思潮、五卅慘案反帝國主義、日本基督教社會主義發展、友愛經濟學、馬克思社會主義、日本侵華戰爭、「新中國」共產主義、西學墨源、民族主義、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唯物主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殖民時代等,從歷史角度來看,增添了教科書之外的閱讀視角。
書中九位主角皆是參與當代經世與革命的核心人物,包括清末日知會愛國領袖劉靜庵、展現強烈社會批判風格的王治心、為弱勢奔走的美國華德教授、晚年令人惋惜的日本社會運動家賀川豐彥、以本色化教會為使命的沈嗣莊、耶穌主義宣傳家張仕章、「走向革命」的解放神學家吳雷川、普世主義「黑夜的守護者」吳耀宗、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批評家朱維之等。我們看到從信仰角度來看,啟發了基督徒對參與社會的關懷,為耶穌所做旨在實現社會制度改革之圖,以此來使人真正獲得幸福。
人是上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