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右翼經典——《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全新修訂版◎
「本書是無與倫比的歷史傑作,行文風格充滿詩意。
像這樣的史書,是我最近從未得見的。
它真正鮮活地捕捉到了日本與日本人的生命。」
──三島由紀夫
面對戰勝國史觀的壓迫,
日本人為肯定自己而建立的大東亞戰爭史觀,能夠說服我們嗎?
中文世界又該如何理解,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
======================
█林房雄認為:「《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不是為了合理化日本至今所走的腳步。
只是為了抵抗『歷史偽造』與『全面否定、醜化民族精神』而書寫。」
關於大東亞戰爭,台灣長久以來習慣在「日本逐步侵略中國」的框架下來理解,但是這只不過是歷史的其中一個面相而已。林房雄認為,大東亞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的結果,它並不是一場單獨的戰爭,而是一場「持續百年的漫長戰爭」中的一部分——林房雄稱其為「東亞百年戰爭」。
這場「東亞百年戰爭」起自於幕末,終於大東亞戰爭,其核心是日本為「抵抗西方列強入侵亞洲」而發起的反擊戰爭。
面對西力東漸,日本奮起反抗,選擇開國、展開明治維新,卻依然不被列強重視,幕末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始終無法修改;為了鞏固朝鮮、增加國防戰略縱深以抵禦列強,日本悍然出擊,在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以小搏大,卻沒有獲得實際利益;面對列強持續在亞洲的壓迫,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概念,發動日中戰爭、進攻南洋,破壞了列強建立的殖民地結構,但代價卻是背負所有侵略東亞的戰爭罪行,日本的民族精神更被醜化。
在這場日本被迫發動的「東亞百年戰爭」中,從日清戰爭、日俄戰爭、兼併朝鮮、到滿洲事變、日中戰爭、進攻南洋,日本就算曾在戰爭中取勝,卻不是最後的贏家,歐美列強在東亞的壓力依然巨大。看似逐步進展的「帝國主義侵略」,不過只是「受挫的出擊」,導致日本一步步走向悲壯命運的結局。
本書寫作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戰敗的同時,也喪失了國家意識,隨著大日本帝國的崩潰,其所擁有的一切都被認為是壞事。因戰敗而進行的「一億總懺悔」使得明治維新到戰爭結束為止的歷史都受到強烈反省、批判,因此導致日本被迫接受來自美國、蘇聯、中共立場的二戰史觀。因此,林房雄在1960年代即主張:日本應建立屬於自己的「大東亞戰爭史觀」。
「本書是無與倫比的歷史傑作,行文風格充滿詩意。
像這樣的史書,是我最近從未得見的。
它真正鮮活地捕捉到了日本與日本人的生命。」
──三島由紀夫
面對戰勝國史觀的壓迫,
日本人為肯定自己而建立的大東亞戰爭史觀,能夠說服我們嗎?
中文世界又該如何理解,來自敗戰者的申辯與吶喊?
======================
█林房雄認為:「《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不是為了合理化日本至今所走的腳步。
只是為了抵抗『歷史偽造』與『全面否定、醜化民族精神』而書寫。」
關於大東亞戰爭,台灣長久以來習慣在「日本逐步侵略中國」的框架下來理解,但是這只不過是歷史的其中一個面相而已。林房雄認為,大東亞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的結果,它並不是一場單獨的戰爭,而是一場「持續百年的漫長戰爭」中的一部分——林房雄稱其為「東亞百年戰爭」。
這場「東亞百年戰爭」起自於幕末,終於大東亞戰爭,其核心是日本為「抵抗西方列強入侵亞洲」而發起的反擊戰爭。
面對西力東漸,日本奮起反抗,選擇開國、展開明治維新,卻依然不被列強重視,幕末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始終無法修改;為了鞏固朝鮮、增加國防戰略縱深以抵禦列強,日本悍然出擊,在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以小搏大,卻沒有獲得實際利益;面對列強持續在亞洲的壓迫,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概念,發動日中戰爭、進攻南洋,破壞了列強建立的殖民地結構,但代價卻是背負所有侵略東亞的戰爭罪行,日本的民族精神更被醜化。
在這場日本被迫發動的「東亞百年戰爭」中,從日清戰爭、日俄戰爭、兼併朝鮮、到滿洲事變、日中戰爭、進攻南洋,日本就算曾在戰爭中取勝,卻不是最後的贏家,歐美列強在東亞的壓力依然巨大。看似逐步進展的「帝國主義侵略」,不過只是「受挫的出擊」,導致日本一步步走向悲壯命運的結局。
本書寫作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戰敗的同時,也喪失了國家意識,隨著大日本帝國的崩潰,其所擁有的一切都被認為是壞事。因戰敗而進行的「一億總懺悔」使得明治維新到戰爭結束為止的歷史都受到強烈反省、批判,因此導致日本被迫接受來自美國、蘇聯、中共立場的二戰史觀。因此,林房雄在1960年代即主張:日本應建立屬於自己的「大東亞戰爭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