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南教授有關外學的講記,其中引用正統謀略叢書中著名的長短經(又稱勾距術,即縱橫謀略之學),說明正反相生的道理,敘述仁愛、仗義、講禮、樂樂、名器、法制、刑賞、學識、?賢的流弊,由歷史事實的例證,透徹人生舞台反反覆覆因果報應。再由戰國策等書講人才與世局的關係,以及六正(聖臣、大臣、忠臣、智臣、真臣、直臣)、七恕(君對臣的七種恕道)君臣對待的修養,和反派六臣(具臣、諛臣、奸臣、讒臣、賊臣、亡國之臣)亡國的道理,以及桓範世要論的防邪之道及忠奸之辨。經文與史實核對相參,是歷史經驗的結晶。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
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
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
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