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裡藏著甚麼秘密?令人想探究?想挖掘?想逃離?
自然觀察,究竟在觀察什麼?自然教給了我們甚麼?我們對自然又做過什麼?
作者彭永松長期探索荒野,從事自然教育,深知「人心的超載比環境的超載更讓人憂慮,也才是地球環境 超載的主因,我們遠離自然的從來就不是身體,而是心靈,只有在複雜的社會裡重新尋回簡單的心,才能真正找回人類在自然、在宇宙中的位置」。本書為年輕讀者帶領方向,指出種種看不見的影響與傷害、快速消失的生物多樣性。對於「生而自然,而不自然」的人類作為,提出反思,並疾呼「可以不要互相傷害嗎?」究竟人與自然的新關係可以怎麼改善?換位思考,共創三贏,似有可能,就看理解後的實質行動。
生長於農家、投身於荒野的作者彭永松,以「猴子老師」為自然名,長年觀察思索環境與人的諸多現象,為了年輕人與未來環境,把他長期的理解與關懷編寫成一部全彩的田野交響曲,從【序曲】自然教給我的事開啟了荒野旋律,到【第一樂章】消失的生物多樣性、【第二樂章】生而自然,而不自然、【第三樂章】可以不要互相傷害嗎、【第四樂章】人與自然的新關係,而到【終章】 換位思考,共創三贏。在時而高亢,時而低吟的絮說中,作者用十二萬字與精選四百餘張照片指出環境發展的各種現象與癥結問題,幫助年輕人認識自然與困境,思考如何在各種限制之中化阻力為助力,在轉念之間邁向可行的路途。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臺灣自然文化讀本,作者提出近年環境的各種現象,分析突破的可能性,導引思考共同的未來。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不僅臺灣」的荒野臺灣觀點。既在島外看島內荒野,也在島內看島外的荒野世界。
3.以誠懇嚴謹且趣味橫生的文字風格,道出關於自然與發展的諸多可能,培養年輕世代對閱讀自然的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自然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
名人推薦
海洋文學作家 廖鴻基
荒野基金會與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 徐仁修
柯金源 臺灣環境與生態紀錄工作者
——專業推薦
《十六歲的荒野課》由擅長生態觀察與攝影專業的彭永松老師執筆,透過作者親臨現場式的文字與影像分享,精彩美好的生態攝影作品對比文字中堪憂的種種環境及生態狀況,點出當今我們必要暫停腳步停下來思考的諸多問題。
儘管書中提到的許多問題恐怕無解,不少專家形容人類發
自然觀察,究竟在觀察什麼?自然教給了我們甚麼?我們對自然又做過什麼?
作者彭永松長期探索荒野,從事自然教育,深知「人心的超載比環境的超載更讓人憂慮,也才是地球環境 超載的主因,我們遠離自然的從來就不是身體,而是心靈,只有在複雜的社會裡重新尋回簡單的心,才能真正找回人類在自然、在宇宙中的位置」。本書為年輕讀者帶領方向,指出種種看不見的影響與傷害、快速消失的生物多樣性。對於「生而自然,而不自然」的人類作為,提出反思,並疾呼「可以不要互相傷害嗎?」究竟人與自然的新關係可以怎麼改善?換位思考,共創三贏,似有可能,就看理解後的實質行動。
生長於農家、投身於荒野的作者彭永松,以「猴子老師」為自然名,長年觀察思索環境與人的諸多現象,為了年輕人與未來環境,把他長期的理解與關懷編寫成一部全彩的田野交響曲,從【序曲】自然教給我的事開啟了荒野旋律,到【第一樂章】消失的生物多樣性、【第二樂章】生而自然,而不自然、【第三樂章】可以不要互相傷害嗎、【第四樂章】人與自然的新關係,而到【終章】 換位思考,共創三贏。在時而高亢,時而低吟的絮說中,作者用十二萬字與精選四百餘張照片指出環境發展的各種現象與癥結問題,幫助年輕人認識自然與困境,思考如何在各種限制之中化阻力為助力,在轉念之間邁向可行的路途。
本書特色
1.首部針對年輕世代設計的臺灣自然文化讀本,作者提出近年環境的各種現象,分析突破的可能性,導引思考共同的未來。
2.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不僅臺灣」的荒野臺灣觀點。既在島外看島內荒野,也在島內看島外的荒野世界。
3.以誠懇嚴謹且趣味橫生的文字風格,道出關於自然與發展的諸多可能,培養年輕世代對閱讀自然的興趣與識讀力,進而對自然文化產生共感與認同。
名人推薦
海洋文學作家 廖鴻基
荒野基金會與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 徐仁修
柯金源 臺灣環境與生態紀錄工作者
——專業推薦
《十六歲的荒野課》由擅長生態觀察與攝影專業的彭永松老師執筆,透過作者親臨現場式的文字與影像分享,精彩美好的生態攝影作品對比文字中堪憂的種種環境及生態狀況,點出當今我們必要暫停腳步停下來思考的諸多問題。
儘管書中提到的許多問題恐怕無解,不少專家形容人類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