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700 世界史地類 > 742 法國 > 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
圖書十大分類 > 700 世界史地類 > 742 法國 > 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
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
眼淚的歷史: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
作者: 安.文森布佛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07-01
語言:中文
ISBN:9789570534214
裝訂:平裝
定價57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有許多事讓淚水洗過更明白」

「你怎麼捨得讓我的淚流向海」

「好眼淚壞眼淚我都曾為你流」



一滴淚,一個世界

眼淚,突破了語言跟理智的框架,

是人類集體情感的多義命題,更是文明轉變的關鍵象徵!



年鑑學派心態史經典寫作 用眼淚串起一部近代歐洲精神史



  眼淚是什麼?是珍珠,是我的體會,還是風吹來的砂落在悲傷的眼裡?

  為何總在寂寞時候流眼淚?為何微笑中留下的眼淚一定很美?

  為何眼淚只能安安靜靜地流過,難道不能坦白地放聲哭喊?

  為何總是「她」在睡前哭泣,男人想哭卻成為一種罪;

  灰姑娘的眼淚像流星墜落海底痛到心裡,悲傷的茱麗葉卻總是不見羅密歐流淚?



  從當眾大哭到獨自啜泣,從情感共享到陰性貶抑,

  讓我們重回歷史,追溯近代歐洲文明心態,看眼淚如何象徵著人類社會進程的變遷。



  從淚眼汪汪到號啕大哭,雙眼模糊到獨自啜泣,眼淚充分表達了人類的情緒,但表現方式及意義隨著時代不同有所差異。18世紀的人們能在公共場合輕易掉淚,19世紀前半葉卻喜歡偷偷躲在角落哭泣,到了後半葉又試圖給掉淚這件事定下規則。自此眼淚變得愈來愈不安、令人起疑,女性成了輿論中心:無論是受害者或操控者,她們的情緒權利開始受到控制。



  作者安.文森布佛以近代法國為中心,參考了文學、醫學、司法、日記、禮儀教條、教科書等資料,追尋眼淚之於人類的象徵意義及歷史變遷。最早,古希臘人民被禁止哭泣,因此只能選擇在上演希臘悲劇的台下與觀眾一同哭泣。而16世紀,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的眼淚,眼淚都象徵著熱烈情感的表現,代表心靈與靈魂的交流,是共享情感與人性的標誌,消除了彼此的距離。



  進入近代時期,18世紀的眼淚被灌入啟蒙運動的思想,因而成為社會溝通的媒介:人們互相交換、分享、交融眼淚,並熱烈慶祝民主與平等主義的崛起。感性是人類彼此來往的標誌,同時代表了人類的同情心和仁慈。同時,眼淚也具有傳染力,我們會替他人的不幸或現實利益,而感到悲哀或感動。18世紀一位法國文學家就說過,在描述感人的場面或情感故事時,憐憫與感性會透過眼淚來傳達給所有人,產生催淚作用。



  在18世紀的文學、繪畫、送葬、音樂、舞蹈、戲劇等面向,均可看見眼淚的力量。在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