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反國教運動”起,香港的本土主義與國家認同問題正式進入公眾視野;而在經歷了“佔中”、“旺角暴亂”、“修例風波”等事件之後,這一問題顯得更加迫切。
本書收錄了黎沛文、鄭媛文、譚尹豪等青年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成果。全書內容豐富,既有深入的理論分析,也有扎實的調研成果。在理論部分,本書勾勒了香港本土主義的發展流變,提出了相應的公法應對策略,並以香港主體性建構為視角,闡述了國家認同問題的發生過程與相應症候。在調研部分,則運用深度訪談、調查問卷、法規範分析、政策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了香港青年的不同內地經歷對其歸屬性國家認同與“文化—心理”公民身份建構的影響,探究了內地制度對香港青年的贊同性國家認同及其“政治—法律”公民身份建構的不足與完善,還以深圳市“積分入學”政策為例,管窺了香港居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政策概況及其設計機理。總之,本書理論深刻,資料豐富,深具問題意識和現實意義,頗值一觀。
好評推薦
這本著作以香港本土主義及國家認同為論述主題,既高屋建瓴,又深入實際。全書闡述深入,論證扎實,不乏創見。相信本書能為學界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有益思考。——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 鄒平學
本書收錄了黎沛文、鄭媛文、譚尹豪等青年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成果。全書內容豐富,既有深入的理論分析,也有扎實的調研成果。在理論部分,本書勾勒了香港本土主義的發展流變,提出了相應的公法應對策略,並以香港主體性建構為視角,闡述了國家認同問題的發生過程與相應症候。在調研部分,則運用深度訪談、調查問卷、法規範分析、政策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了香港青年的不同內地經歷對其歸屬性國家認同與“文化—心理”公民身份建構的影響,探究了內地制度對香港青年的贊同性國家認同及其“政治—法律”公民身份建構的不足與完善,還以深圳市“積分入學”政策為例,管窺了香港居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政策概況及其設計機理。總之,本書理論深刻,資料豐富,深具問題意識和現實意義,頗值一觀。
好評推薦
這本著作以香港本土主義及國家認同為論述主題,既高屋建瓴,又深入實際。全書闡述深入,論證扎實,不乏創見。相信本書能為學界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提供有益思考。——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 鄒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