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量化、質化與混合研究法等不同研究取徑的文章,針對 觀眾研究策略,提供讀者在進行研究時的參考。本書依序涵蓋量化的非觀眾研究,與參觀民眾的動機、 資訊搜尋、參觀前後評量、參觀行為、參觀後滿意程度、學習成效評量等文章;質化研究則討論訪談 法、焦點團體與觀眾留言分析等三種質化研究取徑,與從情緒參與探討觀眾的學習經驗;同時也收錄 近年來逐漸受到博物館界重視與應用的質量混合的觀眾研究策略。
商品特色
我國博物館界泰斗——黃光男教授,集藝術家、教育家及博物館工作者於一身,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開創臺灣的博物館特展風潮並作育英才無數。為祝賀黃光男教授八十歲大壽,表達對教授深厚貢獻之敬意,由主編們邀請博物館領域的專家、學者,撰寫學術研究及個案實踐的精彩文章,並彙整成六個主題成冊出版,延續教授致力推廣藝術人文教育的理想與精神。
林詠能 Yung-Neng LIN
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教授兼主任。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研究領域聚焦於博物館觀眾研究、博物館評鑑與文化統計;曾獲得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學術期刊「最佳年度管理論文獎」。目前同時兼任文化部文化統計主持人、教育部「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創新服務計畫」專案辦公室主持人。
劉宜君 Yi-Chun LIU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管理與科技應用學程碩士。研究內容包括:觀眾與非觀眾調查。曾任職於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主要業務為典藏庫房管理。
陳映廷 Ying-Ting CHEN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管理與科技應用學程碩士。研究興趣聚焦於博物館觀眾研究、文物保存與數位化應用。現任宜蘭縣史館文獻組組員,工作面向包含:典藏庫房管理、教育推廣活動辦理、出版品編輯。
陳諾 Nok CHAN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曾任教育部「智慧服務、全民樂學:國立社教機構創新服務計畫」專案辦公室專員,參與 2021 ICOM CAMOC 城市博物館計畫專案、2020 年上海、成都、長沙三地館所展覽暨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
熊思婷 San SHIUNG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碩士,大學主修藝術教育。任職北美館教育服務組組長,並曾任於世界宗教博物館、廣達文教基金會、帝門藝術文化基金會等藝文機關。
蔡春陣 Chun-Chen TSAI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管理與科技應用學程碩士。任職臺北市立美術館教育服務組,工作領域涵蓋藝術進入社區,大型藝術活動規劃與執行,美術館觀眾研究等。
周婧景 Jing-Jing ZHOU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系訪問學者。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博物館事業建設與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博物館建設與管理創新研究」副主任。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社科規劃青年課題、上海市社科規劃系列課題等各類項目 10 項。主持或聯合主持觀眾評估、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