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德羅篇》對話,在前半部是蘇格拉底與斐德羅斯從討論愛情開始、靈魂不朽的問題,闡述了他們對於愛情的觀點;後半部的談話則轉向修辭學,談到探求真理的辯證術,即柏拉圖心目中的哲學等。前後部雖然文風變化,但主題是在說明修辭術與辯證術的關係。有評判家提出《斐德羅篇》前後部的突然轉向,文風不同。海德格認?,對於這篇對話是「必須從所有本質的視角上將這個談話作?最完美的物件看待」。
柏拉圖(Plato, 429-347 B.C.)
古希臘人,原名為亞裡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是取名恰當之意(well-named),後來因其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跟隨蘇格拉底學習,創辦雅典學院。是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與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
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現。
譯者簡介
朱光潛(1897.9.19—1986.3.6)
筆名孟實,安徽桐城人。是當代著名美學家,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年受康德、黑格爾、克羅齊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著有《文藝心理學》介紹了西方美學史上的各家學說、《談美》等並翻譯大量美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如黑格爾的《美學》、萊辛的《拉奧孔》、《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