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國史框架,用更為廣大的視角
審視過去被視為「外族」、「征服王朝政權」的遼夏金元
馳騁草原的馬上民族從部落聯盟走向專制王朝,這樣的轉變,如何撼動了東亞乃至全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北亞草原散居著不同的游牧民族,他們以部落聯盟的姿態與南方中原王朝或交往、或征戰,長久以來被視為邊塞的不安定因子,是被稱作「胡」、「虜」的「化外之地」。直到十世紀,這樣的局勢出現了歷史上未曾有過的變化。
本書以遼、西夏、金、元四個政權為主體,試著突破以往中國史的框架,剖析這些游牧族群如何建立帝國體制、施行統治技術,以及經過長期的衝突與交融,呈現兼容多元族群的帝國特色,並對後來的明清政治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游牧民族的世界
北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建立起部落聯盟的政治型態。為了生存所需,他們與南方農耕族群時有貿易互動,卻又時而發起侵奪行動,因此被中原王朝視為邊境擾動的不安要素,甚至貶抑其為無文化可言的「化外之民」。
十世紀初,耶律阿保機躍馬持弓,建立東抵怒海、北絕大漠的「大契丹國」。騎兵鐵蹄不僅踏破中原邊防,策馬的長鞭聲更鼓動党項、女真、蒙古相繼崛起,呼嘯著游牧民族統略中土、席捲世界的時代已然來臨!
▎多元帝國的統治
要統治一個廣納多族群的大帝國,「治天下」豈是容易之事!於是這些征服者創制自己的文字,既用以書寫自身的文化與歷史,也翻譯來自不同族群的文化結晶。無論是西夏文的佛經、女真文的論語、八思巴文的碑刻,都深刻地記錄著帝國璀璨的多元文化。
除了文字語言外,大帝國更延攬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才,還採取因地制宜的統治措施,在不同族群保留自身社會生活的同時,又可以為政府輸入新鮮的血液,構建出富有活力的多元帝國。
▎跨界的亞洲史視野
有別於漢人傳統的王朝更迭史,或者中國史、日本史的國別史,遼夏金元為亞洲史提供了真正的跨界視野。北亞民族所建立的多元帝國,跨越了原有的民族、國家、文化邊界,其統治的人民,無論其生活型態是游牧或農耕,信奉的是佛教、道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在廣袤的帝國之中得以接觸。中亞的商人能夠在漢人的城市中做生意,西藏的僧侶進到蒙古草原弘法,西亞的教士出現在太平洋畔的港口。
游牧民族的帝國,不但是打開中國史到亞洲史的門扉,更是連結亞洲史與世界史
審視過去被視為「外族」、「征服王朝政權」的遼夏金元
馳騁草原的馬上民族從部落聯盟走向專制王朝,這樣的轉變,如何撼動了東亞乃至全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北亞草原散居著不同的游牧民族,他們以部落聯盟的姿態與南方中原王朝或交往、或征戰,長久以來被視為邊塞的不安定因子,是被稱作「胡」、「虜」的「化外之地」。直到十世紀,這樣的局勢出現了歷史上未曾有過的變化。
本書以遼、西夏、金、元四個政權為主體,試著突破以往中國史的框架,剖析這些游牧族群如何建立帝國體制、施行統治技術,以及經過長期的衝突與交融,呈現兼容多元族群的帝國特色,並對後來的明清政治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游牧民族的世界
北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建立起部落聯盟的政治型態。為了生存所需,他們與南方農耕族群時有貿易互動,卻又時而發起侵奪行動,因此被中原王朝視為邊境擾動的不安要素,甚至貶抑其為無文化可言的「化外之民」。
十世紀初,耶律阿保機躍馬持弓,建立東抵怒海、北絕大漠的「大契丹國」。騎兵鐵蹄不僅踏破中原邊防,策馬的長鞭聲更鼓動党項、女真、蒙古相繼崛起,呼嘯著游牧民族統略中土、席捲世界的時代已然來臨!
▎多元帝國的統治
要統治一個廣納多族群的大帝國,「治天下」豈是容易之事!於是這些征服者創制自己的文字,既用以書寫自身的文化與歷史,也翻譯來自不同族群的文化結晶。無論是西夏文的佛經、女真文的論語、八思巴文的碑刻,都深刻地記錄著帝國璀璨的多元文化。
除了文字語言外,大帝國更延攬來自不同民族的人才,還採取因地制宜的統治措施,在不同族群保留自身社會生活的同時,又可以為政府輸入新鮮的血液,構建出富有活力的多元帝國。
▎跨界的亞洲史視野
有別於漢人傳統的王朝更迭史,或者中國史、日本史的國別史,遼夏金元為亞洲史提供了真正的跨界視野。北亞民族所建立的多元帝國,跨越了原有的民族、國家、文化邊界,其統治的人民,無論其生活型態是游牧或農耕,信奉的是佛教、道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都在廣袤的帝國之中得以接觸。中亞的商人能夠在漢人的城市中做生意,西藏的僧侶進到蒙古草原弘法,西亞的教士出現在太平洋畔的港口。
游牧民族的帝國,不但是打開中國史到亞洲史的門扉,更是連結亞洲史與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