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樣的時候被困在這裡是多大的折磨。我們必須想辦法離開,哪怕是要穿過地獄也在所不惜。」——列寧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邁入第三年。4月9日,英法等協約國成員在法國阿拉斯發動一場猛攻,這場戰役將犧牲共16萬英國士兵的生命;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也因為在東邊同時與俄國交戰,露出明顯的疲態。
在同一個早晨,距離戰場600公里的蘇黎世車站,有一位矮小、蓄山羊鬍的男人,經由德國的安排,登上一班往俄羅斯的火車。沒有人能預料到,流亡多年的他將在一年內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並讓全世界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共產風暴。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沙皇政權的崩解
在1917年,世界大戰的局勢陷入膠著,不論是英法俄等協約國,或是德奧等同盟國,都急於尋求突破。同年3月(俄國曆法為2月),一場突發的革命推翻沙皇政權,建立臨時政府。這個政府能否繼承原來的政權,繼續履行參戰的合約,頓時成為左右戰局的最重要關鍵。
亟欲從東部戰線抽身的德國想出了個主意,他們相信:將困於瑞士的激進共產黨人列寧送回俄國,煽動俄國退出戰場,會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英國間諜頭子:「殺了他,該死,趕快殺了他!」
於此同時,英、法等國也想盡辦法維持俄國的參戰意願。他們派遣多名知識分子與間諜進入俄羅斯,鼓舞人民的愛國心。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必須阻止列寧回家,必要時得除掉他。
德國與列寧達成協議,派遣一輛列車和士兵護送他直達俄國邊界。這段旅程的計畫不斷修改,所經的國家各懷鬼胎,月台上也站滿了間諜。只是,各國想採取行動,卻拿不準動手的時機。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班列車
本書生動刻劃列寧的人格特質,包括其暴烈的性格與絕不妥協的信念,也描繪出一戰中各國的處心積慮與局勢的詭譎多變。今日俄羅斯的邊境與民族認同問題,在書中所描寫百年前的世界局勢,即可看出明顯的歷史脈絡。
一百年後,列寧對世界的影響仍然無法抹滅。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帝國的建造者,也是整個蘇聯時代的精神指標,其做法與理念啟發全世界的馬列主義者。世上少見任何思想可以傳播如此之遠,且實際動員如此多國、如此多人,一切都起始於這趟為期八天的火車之行。
◎好評推薦
這本書好看到讓我兩次在地鐵坐過了站……。本書是歷史書中的瑰寶,從大戰倒數第二年截取一段時光,以此闡明一個大洲、一場革命、與一個動盪時刻的一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邁入第三年。4月9日,英法等協約國成員在法國阿拉斯發動一場猛攻,這場戰役將犧牲共16萬英國士兵的生命;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也因為在東邊同時與俄國交戰,露出明顯的疲態。
在同一個早晨,距離戰場600公里的蘇黎世車站,有一位矮小、蓄山羊鬍的男人,經由德國的安排,登上一班往俄羅斯的火車。沒有人能預料到,流亡多年的他將在一年內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並讓全世界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共產風暴。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沙皇政權的崩解
在1917年,世界大戰的局勢陷入膠著,不論是英法俄等協約國,或是德奧等同盟國,都急於尋求突破。同年3月(俄國曆法為2月),一場突發的革命推翻沙皇政權,建立臨時政府。這個政府能否繼承原來的政權,繼續履行參戰的合約,頓時成為左右戰局的最重要關鍵。
亟欲從東部戰線抽身的德國想出了個主意,他們相信:將困於瑞士的激進共產黨人列寧送回俄國,煽動俄國退出戰場,會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英國間諜頭子:「殺了他,該死,趕快殺了他!」
於此同時,英、法等國也想盡辦法維持俄國的參戰意願。他們派遣多名知識分子與間諜進入俄羅斯,鼓舞人民的愛國心。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必須阻止列寧回家,必要時得除掉他。
德國與列寧達成協議,派遣一輛列車和士兵護送他直達俄國邊界。這段旅程的計畫不斷修改,所經的國家各懷鬼胎,月台上也站滿了間諜。只是,各國想採取行動,卻拿不準動手的時機。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班列車
本書生動刻劃列寧的人格特質,包括其暴烈的性格與絕不妥協的信念,也描繪出一戰中各國的處心積慮與局勢的詭譎多變。今日俄羅斯的邊境與民族認同問題,在書中所描寫百年前的世界局勢,即可看出明顯的歷史脈絡。
一百年後,列寧對世界的影響仍然無法抹滅。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帝國的建造者,也是整個蘇聯時代的精神指標,其做法與理念啟發全世界的馬列主義者。世上少見任何思想可以傳播如此之遠,且實際動員如此多國、如此多人,一切都起始於這趟為期八天的火車之行。
◎好評推薦
這本書好看到讓我兩次在地鐵坐過了站……。本書是歷史書中的瑰寶,從大戰倒數第二年截取一段時光,以此闡明一個大洲、一場革命、與一個動盪時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