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市民生活質素的重要影響因素。據路政署資料顯示,本港目前有超過一千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而行車天橋及橋樑亦也過千,數量冠絕全球,成為香港的獨特的城市風景。
本書以「香港:天橋城市」為主題,從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的角度,先宏觀闡述香港城市空間的現況,和香港逐步成為天橋城市之過程;再走進各個社區觀察天橋網的規劃和設計上的優劣、行人使用習慣、與社區的關係等;然後,參考外地天橋案例,分享值得學習的地方;最後提出會否有天橋以外的替代方案的疑問,討論以改善街道行人環境的世界趨勢。
名人推薦
不斷建橋解決人車爭路是否唯一的辦法?城市規劃又可否從「以車為本」回歸「以人為本」?這些都是本書作者們希望與讀者探討的課題。——吳永順 太平紳士(註冊建築師、城市設計師、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2015-2016〕、專欄作家)
我特別欣賞他們以不同的比例、角度和時序,細數每區行人天橋的家珍,使我們從行人天橋的角度出發,理解每區發展的原因和特色,引領我們思考香港城市設計、發展和更新的議題。——朱海山教授(註冊建築師、城市設計師、香港珠海學院建築系系主任)
本書以「香港:天橋城市」為主題,從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的角度,先宏觀闡述香港城市空間的現況,和香港逐步成為天橋城市之過程;再走進各個社區觀察天橋網的規劃和設計上的優劣、行人使用習慣、與社區的關係等;然後,參考外地天橋案例,分享值得學習的地方;最後提出會否有天橋以外的替代方案的疑問,討論以改善街道行人環境的世界趨勢。
名人推薦
不斷建橋解決人車爭路是否唯一的辦法?城市規劃又可否從「以車為本」回歸「以人為本」?這些都是本書作者們希望與讀者探討的課題。——吳永順 太平紳士(註冊建築師、城市設計師、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2015-2016〕、專欄作家)
我特別欣賞他們以不同的比例、角度和時序,細數每區行人天橋的家珍,使我們從行人天橋的角度出發,理解每區發展的原因和特色,引領我們思考香港城市設計、發展和更新的議題。——朱海山教授(註冊建築師、城市設計師、香港珠海學院建築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