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自己需要愛——直到愛的溫潤沁入心中
★當代經典《遺愛基列》矚目續作
★全球34種語言翻譯版本
★全系列英美長銷逾2OO萬冊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全系列重磅推薦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鍾愛的作家
★2014年美國書評人協會獎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國際都柏林文學獎決選
世上沒有任何活人或死人與她同名,因為她的名字屬於一個她從未見過的女子,而她的姓氏就只是個錯誤。
萊拉的童年坎坷,在貧窮與不斷的逃躲中流浪多年。如今,她隻身一人,無家可歸。為了躲雨,她走進偏僻小鎮「基列」的一座教堂,沒料到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將成為喪偶多年的牧師約翰.艾姆斯的妻子,她將成為一個母親,而她將在看似完滿、實則走向另一段失去的生活裡,嘗試為所愛的人尋求救贖。
當代頂尖作家瑪莉蓮.羅賓遜在此一令人低迴的故事中,回到基列這個小鎮,重拾《遺愛基列》與《家園》二書中深受喜愛的人物及背景,講述了一個女孩懷著恐懼、敬畏和驚嘆,在社會邊緣度過的少女時光,並藉由每個角色對孤獨的共感,動人地表達出生存的奧祕,以及人對幸福的嚮往與追求。
▎美國文學當代經典-基列系列 Gilead series
「基列」(Gilead)是《聖經》中的地名,原意為「見證之堆」。該地乳香名聞遐邇,林木密布,是牧羊之地、富庶的象徵,也是逃亡者隱藏之處。瑪莉蓮.羅賓遜以此作為小說中美國小鎮的虛構地名,在此展開優美細膩的史詩敘事。
她筆下的艾姆斯、鮑頓兩家堪為美國文學中令人難以忘懷的家族,不僅見證了百年美國史,映照當今政治局勢、社會價值觀的變遷,為宗教的意義與影響提出精采的辯證,也寫出孤寂無依者的靈魂之歌,我們對愛、信任、家的永恆渴望。
「基列」系列目前共有四部:
1遺愛基列 Gilead
全書是臨終老父寫給稚子的告別長信,他對生的眷戀不為自己;也是一篇生命的牧歌,讚頌著世界萬物的新奇。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一段照古鑑今的家族史。
2家園 Home
他們全都稱這裡為家,但他們從來不留下。婚約告吹的乖女兒、末路窮途的浪子,因無奈而返家的兄妹倆面對命懸一線的老父親,希冀能在彼此的珍重裡,尋得最終的和解、最後的希望。
3萊拉 Lila
萊拉的童年坎坷,漂浪多年。一場雨帶她走進教堂,也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將成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而直到愛的溫潤沁入心中,她才明白自己始終在追尋愛的可能。
4傑克 Jack
他無法留下,也無法離開;他是這世間永恆的局外人。浪子終於道出離家二十年來的故事,告解人生的枷鎖。懷罪的靈魂是否能獲得救贖?在愛的面前,「公平」與「值得」又要付出何等代價?
▎必成經典的長銷傑作,囊括各界好評
?. 「基列」系列是美國當代名家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代表作品,自2004年首作《遺愛基列》出版以來,全系列英美長銷逾2OO萬冊;《遺愛基列》名列《衛報》21世紀百大好書
?. 《遺愛基列》出版後,羅賓遜原本無意撰寫續作,然而書中角色始終縈繞不去,至第四部《傑克》於2020年在美出版,四書共費時18年
?. 羅賓遜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摯愛的作家,數次公開推崇,並曾親自專訪羅賓遜本人
?. 首部曲出版18年後,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在2021年再次推薦「基列」系列四書
▎普羅生活的切身主題,風格簡潔而餘味雋永
?. 四書的主軸環繞著「浪子(傑克)回家」的故事,有共同的角色,但故事情節可獨立閱讀
?. 以「父子」、「手足」、「同病相憐之人」等各種角度來寫兩個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背景雖設定在美國五?年代中期,其中顯露的家庭定義、世代價值觀衝突、政經社會情勢的變化、文化與族群的融合等,皆與近十年世界的變化相映照,值得我們省思
?. 作者無懼於探討宗教對生活及價值觀的影響,也運用主要角色提出對信仰的各種大哉問
?第一部《遺愛基列》|父子之愛●信仰與生活
創造了美國文學繼《梅岡城故事》的阿提克斯律師後,另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約翰.艾姆斯牧師);三代家族故事連結並暗喻了近百年美國史,讀者可從中透視社經變遷引發的信仰、種族、階級等議題。這封老父寫給稚子的長信猶如一篇牧歌,讚頌著世界萬物的新奇;亦是一部為後代子孫提前寫下的家族史。整本書盈滿著老牧師的「即將不在」,而有一種「把握當下,傾訴所有」的急迫與動人,全書動人如牧歌版《長路 The Road》。
?第二部《家園》|手足之情●家庭的真義
以艾姆斯世交鮑頓家的觀點,從另一角度描述浪蕩子傑克返家的日子。在《遺愛基列》,讀者看到的是老牧師對浪蕩子「傑克」的評價、猶疑與不信任。在《家園》,作者則是從傑克的妹妹「葛洛莉」眼中,去看這個從小就與家人格格不入、既不信神,還在小鎮四處惹麻煩、宛若家族黑羊,卻備受父親寵愛的哥哥。作者透過這個「婚事告吹只得返家照顧久病父親」的女子,探討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對幸福的追求,揭露了傑克離家跟返家的原因,也讓我們思索「家/家人」的真義。
?第三部《萊拉》|愛與信任●孤寂與理解●重生與救贖
從一個飽受忽略與虐待的孩子開始講起。萊拉是《遺愛基列》老牧師的年輕妻子。在《遺愛基列》裡,她像一張始終在背景的優雅剪影,我們不知道她的來歷,只知道某一天她來到基列小鎮,就此住下,與老牧師成婚,生了一個孩子。作者在《萊拉》中揭曉:原來當年來歷不明的幫傭朵兒在夜裡帶著受虐的孩子逃走,加入一群流浪工裡,四處漂泊,直至萊拉成年,獨自流浪到了基列,意外走進教堂,聽聞「救贖」一詞,令她思索:自己、朵兒,還有那群流浪工,活在世上的意義為何?是不是只有信神之人才得救贖?作者透過《萊拉》直視了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孤寂」、「被拋棄的恐懼」、「信任的重建」等心理需求,也再一次用另一個女子的角度(相對於《家園》的葛洛莉出身在中產牧師家庭、受高等教育,萊拉則幾乎不識字又貧窮)提問:幸福究竟是什麼?愛是什麼?「被愛」與「懂得愛」是不同的能力??
?第四部《傑克》|罪與罰●階級、種族●理想的社會/世界
《遺愛基列》後,羅賓遜未曾想過要寫續作,但幾個主要人物始終在她心中迴盪不去。在《萊拉》出版六年後,我們終於等到浪子傑克訴說自己的故事。
在《遺愛基列》艾姆斯老牧師眼中,傑克的返家懷有不明目的;在《家園》妹妹葛洛莉眼中,多年未見的這個男子比那個永遠在闖禍找麻煩的哥哥還危險;在萊拉及兒子眼中,傑克是貼心的大玩伴,是能夠理解顛簸命運之人。傑克這個浪蕩子在前三部以各種面貌出現,既壞又好。到底他為何離家?離家二十年他遭遇了哪些事?為何一個中產家庭之子淪落入獄、貧困潦倒,最終連母親的葬禮也沒回來?而在老父臨終之際,這個終於返家的孩子抱有什麼目的?作家在這部最新的故事裡,寫出成長過程中充滿困惑、價值觀不同於原生家庭、一個因為年少輕狂而終至戴著人生枷鎖的人。也藉著傑克的「叛逆」,與讀者一同思索「平等」的真義:我們是否真有含納「歧異」的勇氣?
各界推薦
吳曉樂(作家)
袁瓊瓊(作家)
郝譽翔(作家)
馬欣(作家)
高翊峰(小說家)
張讓(作家)
曹馭博(作家)
童偉格(作家)——專文導讀
楊索(作家)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盧建彰(作家)
鍾文音(作家)
鴻鴻(詩人)
【編輯推薦】
作家瑪莉蓮.羅賓遜在「基列」系列中,以簡潔的風格、單純的故事線,寫出了令人讀後心靈震盪不已的故事。
在這四本角色相連又各自獨立的小說中,我們看到了父子、手足之間愛怨交織的複雜情感,以及所有孤寂之人都曾經歷的靈魂苦痛。
而在這些情感共振之間,若冷靜地去看作家的筆法,更是驚嘆於故事背景、人物對話、道具運用的精妙,切實體會到為何這些角色始終縈繞作家心頭,讓她在這十幾年間幾度出乎她自己意料的、要寫出更多角色的心聲。
羅賓遜亦是美國知名的加爾文主義研究者,著有數本探討信仰的文集。她運用小說體裁,以兩個牧師家族(分別為長老教會、公理會)的故事,藉由「浪子回家」的主題,探討了宗教對俗世的影響、對信仰的大哉問(諸如浸禮、預定論、經文及十誡、救贖、罪與罰等等的現代解讀),不論讀者有無信仰,皆會因此對「信仰」有更多的好奇與理解。
★當代經典《遺愛基列》矚目續作
★全球34種語言翻譯版本
★全系列英美長銷逾2OO萬冊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全系列重磅推薦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鍾愛的作家
★2014年美國書評人協會獎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國際都柏林文學獎決選
世上沒有任何活人或死人與她同名,因為她的名字屬於一個她從未見過的女子,而她的姓氏就只是個錯誤。
萊拉的童年坎坷,在貧窮與不斷的逃躲中流浪多年。如今,她隻身一人,無家可歸。為了躲雨,她走進偏僻小鎮「基列」的一座教堂,沒料到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將成為喪偶多年的牧師約翰.艾姆斯的妻子,她將成為一個母親,而她將在看似完滿、實則走向另一段失去的生活裡,嘗試為所愛的人尋求救贖。
當代頂尖作家瑪莉蓮.羅賓遜在此一令人低迴的故事中,回到基列這個小鎮,重拾《遺愛基列》與《家園》二書中深受喜愛的人物及背景,講述了一個女孩懷著恐懼、敬畏和驚嘆,在社會邊緣度過的少女時光,並藉由每個角色對孤獨的共感,動人地表達出生存的奧祕,以及人對幸福的嚮往與追求。
▎美國文學當代經典-基列系列 Gilead series
「基列」(Gilead)是《聖經》中的地名,原意為「見證之堆」。該地乳香名聞遐邇,林木密布,是牧羊之地、富庶的象徵,也是逃亡者隱藏之處。瑪莉蓮.羅賓遜以此作為小說中美國小鎮的虛構地名,在此展開優美細膩的史詩敘事。
她筆下的艾姆斯、鮑頓兩家堪為美國文學中令人難以忘懷的家族,不僅見證了百年美國史,映照當今政治局勢、社會價值觀的變遷,為宗教的意義與影響提出精采的辯證,也寫出孤寂無依者的靈魂之歌,我們對愛、信任、家的永恆渴望。
「基列」系列目前共有四部:
1遺愛基列 Gilead
全書是臨終老父寫給稚子的告別長信,他對生的眷戀不為自己;也是一篇生命的牧歌,讚頌著世界萬物的新奇。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一段照古鑑今的家族史。
2家園 Home
他們全都稱這裡為家,但他們從來不留下。婚約告吹的乖女兒、末路窮途的浪子,因無奈而返家的兄妹倆面對命懸一線的老父親,希冀能在彼此的珍重裡,尋得最終的和解、最後的希望。
3萊拉 Lila
萊拉的童年坎坷,漂浪多年。一場雨帶她走進教堂,也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將成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而直到愛的溫潤沁入心中,她才明白自己始終在追尋愛的可能。
4傑克 Jack
他無法留下,也無法離開;他是這世間永恆的局外人。浪子終於道出離家二十年來的故事,告解人生的枷鎖。懷罪的靈魂是否能獲得救贖?在愛的面前,「公平」與「值得」又要付出何等代價?
▎必成經典的長銷傑作,囊括各界好評
?. 「基列」系列是美國當代名家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代表作品,自2004年首作《遺愛基列》出版以來,全系列英美長銷逾2OO萬冊;《遺愛基列》名列《衛報》21世紀百大好書
?. 《遺愛基列》出版後,羅賓遜原本無意撰寫續作,然而書中角色始終縈繞不去,至第四部《傑克》於2020年在美出版,四書共費時18年
?. 羅賓遜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摯愛的作家,數次公開推崇,並曾親自專訪羅賓遜本人
?. 首部曲出版18年後,歐普拉讀書俱樂部在2021年再次推薦「基列」系列四書
▎普羅生活的切身主題,風格簡潔而餘味雋永
?. 四書的主軸環繞著「浪子(傑克)回家」的故事,有共同的角色,但故事情節可獨立閱讀
?. 以「父子」、「手足」、「同病相憐之人」等各種角度來寫兩個家族、三代人的故事,背景雖設定在美國五?年代中期,其中顯露的家庭定義、世代價值觀衝突、政經社會情勢的變化、文化與族群的融合等,皆與近十年世界的變化相映照,值得我們省思
?. 作者無懼於探討宗教對生活及價值觀的影響,也運用主要角色提出對信仰的各種大哉問
?第一部《遺愛基列》|父子之愛●信仰與生活
創造了美國文學繼《梅岡城故事》的阿提克斯律師後,另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父親角色(約翰.艾姆斯牧師);三代家族故事連結並暗喻了近百年美國史,讀者可從中透視社經變遷引發的信仰、種族、階級等議題。這封老父寫給稚子的長信猶如一篇牧歌,讚頌著世界萬物的新奇;亦是一部為後代子孫提前寫下的家族史。整本書盈滿著老牧師的「即將不在」,而有一種「把握當下,傾訴所有」的急迫與動人,全書動人如牧歌版《長路 The Road》。
?第二部《家園》|手足之情●家庭的真義
以艾姆斯世交鮑頓家的觀點,從另一角度描述浪蕩子傑克返家的日子。在《遺愛基列》,讀者看到的是老牧師對浪蕩子「傑克」的評價、猶疑與不信任。在《家園》,作者則是從傑克的妹妹「葛洛莉」眼中,去看這個從小就與家人格格不入、既不信神,還在小鎮四處惹麻煩、宛若家族黑羊,卻備受父親寵愛的哥哥。作者透過這個「婚事告吹只得返家照顧久病父親」的女子,探討了家人之間的關係、對幸福的追求,揭露了傑克離家跟返家的原因,也讓我們思索「家/家人」的真義。
?第三部《萊拉》|愛與信任●孤寂與理解●重生與救贖
從一個飽受忽略與虐待的孩子開始講起。萊拉是《遺愛基列》老牧師的年輕妻子。在《遺愛基列》裡,她像一張始終在背景的優雅剪影,我們不知道她的來歷,只知道某一天她來到基列小鎮,就此住下,與老牧師成婚,生了一個孩子。作者在《萊拉》中揭曉:原來當年來歷不明的幫傭朵兒在夜裡帶著受虐的孩子逃走,加入一群流浪工裡,四處漂泊,直至萊拉成年,獨自流浪到了基列,意外走進教堂,聽聞「救贖」一詞,令她思索:自己、朵兒,還有那群流浪工,活在世上的意義為何?是不是只有信神之人才得救贖?作者透過《萊拉》直視了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孤寂」、「被拋棄的恐懼」、「信任的重建」等心理需求,也再一次用另一個女子的角度(相對於《家園》的葛洛莉出身在中產牧師家庭、受高等教育,萊拉則幾乎不識字又貧窮)提問:幸福究竟是什麼?愛是什麼?「被愛」與「懂得愛」是不同的能力??
?第四部《傑克》|罪與罰●階級、種族●理想的社會/世界
《遺愛基列》後,羅賓遜未曾想過要寫續作,但幾個主要人物始終在她心中迴盪不去。在《萊拉》出版六年後,我們終於等到浪子傑克訴說自己的故事。
在《遺愛基列》艾姆斯老牧師眼中,傑克的返家懷有不明目的;在《家園》妹妹葛洛莉眼中,多年未見的這個男子比那個永遠在闖禍找麻煩的哥哥還危險;在萊拉及兒子眼中,傑克是貼心的大玩伴,是能夠理解顛簸命運之人。傑克這個浪蕩子在前三部以各種面貌出現,既壞又好。到底他為何離家?離家二十年他遭遇了哪些事?為何一個中產家庭之子淪落入獄、貧困潦倒,最終連母親的葬禮也沒回來?而在老父臨終之際,這個終於返家的孩子抱有什麼目的?作家在這部最新的故事裡,寫出成長過程中充滿困惑、價值觀不同於原生家庭、一個因為年少輕狂而終至戴著人生枷鎖的人。也藉著傑克的「叛逆」,與讀者一同思索「平等」的真義:我們是否真有含納「歧異」的勇氣?
各界推薦
吳曉樂(作家)
袁瓊瓊(作家)
郝譽翔(作家)
馬欣(作家)
高翊峰(小說家)
張讓(作家)
曹馭博(作家)
童偉格(作家)——專文導讀
楊索(作家)
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盧建彰(作家)
鍾文音(作家)
鴻鴻(詩人)
【編輯推薦】
作家瑪莉蓮.羅賓遜在「基列」系列中,以簡潔的風格、單純的故事線,寫出了令人讀後心靈震盪不已的故事。
在這四本角色相連又各自獨立的小說中,我們看到了父子、手足之間愛怨交織的複雜情感,以及所有孤寂之人都曾經歷的靈魂苦痛。
而在這些情感共振之間,若冷靜地去看作家的筆法,更是驚嘆於故事背景、人物對話、道具運用的精妙,切實體會到為何這些角色始終縈繞作家心頭,讓她在這十幾年間幾度出乎她自己意料的、要寫出更多角色的心聲。
羅賓遜亦是美國知名的加爾文主義研究者,著有數本探討信仰的文集。她運用小說體裁,以兩個牧師家族(分別為長老教會、公理會)的故事,藉由「浪子回家」的主題,探討了宗教對俗世的影響、對信仰的大哉問(諸如浸禮、預定論、經文及十誡、救贖、罪與罰等等的現代解讀),不論讀者有無信仰,皆會因此對「信仰」有更多的好奇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