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理性、法治與民主不能經由打倒傳統而獲得,
只能在傳統經由創造的轉化而逐漸建立起一個新的、有生機的傳統時
才能逐漸獲得。
《思想與人物》收錄林毓生教授自1970年代開始撰寫的一系列專題文章,為當時的中文世界,帶來深具啟發的觀點,也引起社會廣泛的注目與討論。在這本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中,他不斷探問:「為什麼在中國實現多元化的自由主義是那麼艱難?」
為了回應這個問題,他以嚴謹的態度與手法,細緻地詮釋諸如人文、理性、自由與權威等基本觀念,也從比較思想史的角度,探討五四激烈反傳統主義的歷史成因與涵義,以及道德保守主義的歷史困境。
他從歷史的層次,肯定五四運動所楬櫫的自由、理性、法治與民主的目標;卻也從哲學的層次,對五四思想的實質內容與思想方式作出嚴格的批評,進而對中國思想現代化的歷程提出深刻的反省。在近半世紀後的今天讀來,這些文字依舊別具洞見,充滿著豐沛的能量與生命力。
只能在傳統經由創造的轉化而逐漸建立起一個新的、有生機的傳統時
才能逐漸獲得。
《思想與人物》收錄林毓生教授自1970年代開始撰寫的一系列專題文章,為當時的中文世界,帶來深具啟發的觀點,也引起社會廣泛的注目與討論。在這本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中,他不斷探問:「為什麼在中國實現多元化的自由主義是那麼艱難?」
為了回應這個問題,他以嚴謹的態度與手法,細緻地詮釋諸如人文、理性、自由與權威等基本觀念,也從比較思想史的角度,探討五四激烈反傳統主義的歷史成因與涵義,以及道德保守主義的歷史困境。
他從歷史的層次,肯定五四運動所楬櫫的自由、理性、法治與民主的目標;卻也從哲學的層次,對五四思想的實質內容與思想方式作出嚴格的批評,進而對中國思想現代化的歷程提出深刻的反省。在近半世紀後的今天讀來,這些文字依舊別具洞見,充滿著豐沛的能量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