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400 應用科學類 > 415 西醫學 > 瘋狂解析:從社會認知一次搞懂,憂鬱、躁鬱、思覺失調症等現代精神疾病的致病因子
圖書十大分類 > 400 應用科學類 > 415 西醫學 > 瘋狂解析:從社會認知一次搞懂,憂鬱、躁鬱、思覺失調症等現代精神疾病的致病因子
瘋狂解析:從社會認知一次搞懂,憂鬱、躁鬱、思覺失調症等現代精神疾病的致病因子
瘋狂解析:從社會認知一次搞懂,憂鬱、躁鬱、思覺失調症等現代精神疾病的致病因子
作者: 理查.班托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23-02-08
語言:中文
ISBN:9786269650118
裝訂:平裝
定價88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挽救失控的生物精神醫學,臨床心理學的劃時代之作
剖析致病的多重成因,破解社會對精神病的迷思與污名

  ★2004年英國心理學會年度好書

  「幻覺就像1950年代的同性戀者,它們需要被解放,而非治癒。」──馬呂斯.羅姆(林堡大學社會精神病學教授)

  「瘋狂並不非得被認為是一種疾病,何不把它當作一種近乎突然的性格轉變?」──維根斯坦

  精神病的原因是什麼?
  其病因是否只有特定幾種?

  這問題困擾了學界許久,隨著腦科學的演進,眾人似乎總算找到了答案。例如,思覺失調症被認為與多巴胺過量有關,而抗精神病藥藉由阻斷多巴胺的接收,則有助於緩解症狀。

  然而,這種生物醫學式的研究/診療,除了遇到部分患者用藥無效的問題之外,腦內化學物質的濃度變化究竟是原因還是結果,學界始終沒能取得共識。

  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待精神疾病的方式,是否真的只能把它與大腦損傷劃上等號,進而認定病患的行為「無法理解」、「缺乏意義」,其行為只是神經或基因缺陷的產物?

  本書作者Bentall從臨床經驗出發,提出一套結合生物學、心理學與社會科學的精神病理論。由於大腦會根據接受的刺激來適應環境,腦內異常很可能是反映出患者的負面經驗,而未必是先天病變。事實上,童年的家庭關係、環境壓力及創傷,都是導致個人認知及情緒功能失調的社會心理因素。本書進而以社會腦假說(social brain hypothesis)指出:憂鬱、躁鬱,以及思覺失調症的幻覺、妄想,都與社交上的困擾有關。透過介紹「檢測不同心理功能」的實驗,讀者能夠很容易瞭解各種病症的風險因子。

  近年,重大司法案件的精神鑑定及判決結果,往往導致輿論兩極化。而本書強調瘋狂從來就不只與生理因素有關,而是有心理及文化上的面向,這點恰恰能讓我們反思:社會應當如何對待精神病患?倘若藥物並非精神病的唯一解方,是否能從談話、認知、行為著手?正常與瘋狂的界線,又是否如此涇渭分明?《瘋狂解析》期盼邀請讀者一起思索這些問題。

  【小辭典】
  .精神病(psychosis):或譯為重度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neurosis)有所區別,兩者合稱為精神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精神官能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等,相較之下較為輕微,而患者則仍能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