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700 世界史地類 > 733 臺灣 > 走!去雜貨店買故事-博物館?高中協作的臺南地方學
圖書十大分類 > 700 世界史地類 > 733 臺灣 > 走!去雜貨店買故事-博物館?高中協作的臺南地方學
走!去雜貨店買故事-博物館?高中協作的臺南地方學
走!去雜貨店買故事-博物館?高中協作的臺南地方學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3-01-31
語言:中文
ISBN:9789571475370
裝訂:平裝
定價44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自風和日暖的鹽分地帶,到鬱鬱蔥蔥的淺山地區,
一路探尋老店隱藏的生命故事,找回與地方的情感連結

你印象中的雜貨店,是什麼樣子?是店主親切的鄰里補給站?還是空氣中瀰漫甜味、香氣與笑聲的歡樂國度?有人說,在隨處可見連鎖商店的時代裡,雜貨店終將走入歷史,但在人聲鼎沸的市場、遲暮再生的眷村、人口外移的海濱,無論何處,總有家雜貨店靜靜佇立著,與地方一同生息,照顧當地人的需求,陪伴地方邁向未來,才沒這麼容易被時間給淘汰!

|每一家雜貨店,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模樣|
以「雜貨店」為名的零售商店,乍聽之下好像都很相似?但只要跟著踏查腳步走近細看,你會發現每家雜貨店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瀰漫漢方香氣的中藥行兼雜貨店,不僅販售大眾口味的零食、古早味糖果,連昂貴的冬蟲夏草都能找得,兼具多元與彈性

˙只給客人「好康」的雜貨店,從買賣日常用品、現炸點心、自栽水果,代客叫車到美髮服務通通有,多方經營回應顧客的需求

還有未設招牌,甚至沒有門牌地址,但在地學子都知道的零食樂園;因應地方人群變遷,引進異國商品,不僅服務新客群,也發掘新商機的老雜貨店......從店主、店名、選物、陳設,都有其獨到的經營理念及策略,店家隱藏的生命故事,精采程度超乎你我的想像!

|雜貨店不只是店鋪,更是認識地方的窗口|
欲愛啥?只要向雜貨店「注文」(ts?-b?n,預訂)一聲,店家便會備妥,甚至變身快遞幫你送到家;找不到想買的商品?店家為你尋找貨源,你需要的,雜貨店使命必達!這樣的職人精神,讓雜貨店不只是買賣交易的店舖,也是一地人情互動的縮影;是跟隨社區發展、回應居民需求的場所,也是映現臺南日常風景的窗口。雜貨店內商品的選擇,折射出當地風土環境與經濟條件;透過老闆娓娓道來的店舖歷史,更能一探地方的流轉與興衰。本書以多元視角凝視雜貨店日常,邀請讀者一同認識地方的風俗與人情。

|化理念為行動,認識臺南,共寫臺灣的故事|
本書由國立成功大學「公眾歷史與博物館研究室」團隊與八所臺南高中職、超過兩百位師生攜手合作,以「雜貨店」為經,「田野調查」為緯,開啟一場歷時兩年多的奇幻之旅,透過踏查紀錄,擦去貼在雜貨店上「陳舊」、「過時」的標籤,讓我們重新看見其特色與價值。

其中有研究人員以專業觀點主持踏查計畫及提供行動指南;有不同領域教師以多元觀點跨科合作、激盪出嶄新的教學計畫與方法;參與調查的學子更在教師及專業研究人員的引導下,學習何謂田野調查,並以澄澈的眼光發掘在地故事。而今,作者群將過程中的收穫與感動凝鍊於書頁中,讓我們跟著本書一起出發,繼續這趟旅程,到雜貨店買個值得回味的好故事吧!

|編排彩蛋|
˙一店一故事:精彩故事大公開!從明星商品、店家小祕密認識雜貨店與地方的關係。
˙買故事的入門手札:「眉角」不藏私!揭密詳細操作步驟,手把手教你做出具體成果。

本書特色

˙重新看見傳統產業的價值:透過本書,讀者可感受雜貨店呼應地方需求的職人精神、與居民的互動連結,發現在連鎖超商遍布的時代,雜貨店不被取代的價值。本書更有新世代學子與傳統雜貨店間跨世代交流的珍貴動人場景。

˙田野調查與實作的行動指南:本書是博物館單位與高中師生的跨領域合作實例,不僅記錄珍貴的課堂風景,書中更提到實作相關之操作理論、調查注意事項等,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可作為各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參考指南。

˙地方書寫與市民共筆協作的範例:本書透過不同領域人員的跨界協作,以多元觀點進行踏查,記錄與地方雜貨店交流互動的經歷,呈現鮮少被人關注的故事,不僅為讀者開啟認識地方的新視野,更為臺南地方史及臺灣歷史增添立體感,也是共筆書寫精采範例。

專文推薦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 陳修程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長 鄭新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燕

博物館與「小眾」一起貼近「大眾」,讓少數人的發現被更多人看見,一同自造地方歷史;同時,在實踐理念、生成展覽之外,也讓師生發現新的學習途徑。──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 陳修程

好奇臺南的校和館如何跨界嗎?好奇師生去雜貨店買了哪些故事嗎?跟著此書,您會找到一個好方法,重新思考學習、重新認識臺南!──臺南市政府教育局長 鄭新輝

這是一本屬於大家的臺南人生命史!學生們走出教室、館員們走出博物館、學者們走出研究室......在人與物的生命史故事中,重新理解地方文化的豐富意義,分析社經網絡的深層影響,並思考未來故鄉的嶄新風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

這項出版計畫,使得讀者們有一個好的思考與行動框架,讓地方的各種生活單元,都具有如此被透視與深度解讀的可能性,讓所有關懷家園與土地的人,都可以找到新的路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黃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