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痛示現色身的成住壞空。
原來所謂的「美好」,並不在於外境與人事物的順遂,
而是一種心境,一種看待生命的眼目與視角。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口述,記載圓寂前的生活點滴。書中我們看到法師幾度面臨生死邊沿,飽受病痛摧折,卻不放棄生命意志,實踐他所發「盡形壽,獻生命」的願。
即使抱病,每日活動行程依舊密集,以願力超越體力,完成了種種不可能的重任。不論他所經歷的人事如何、所承受的病苦如何,都感覺可愛,也因此為本書取名《美好的晚年》。
「這本書,等我走了以後再出吧!」口述告一段落,法師忽作是語,語氣還是那般輕和。他回憶的口吻如此風輕雲淡,可是每一行程發生的當下,卻是極其深刻而豐偉。全書忠實呈現法師的口述回憶,是記憶裡那些可愛的人與可愛的事交會的因緣。
【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聖嚴法師
我的晚年生活,多半是在臺灣度過的,唯一的一次遠行,是在二○○六年深秋去了一趟美國。
在臺灣,我的責任都交付出去了,我的任務沒有了,而要做的事好像也沒有了。可是還是有一些事要做,這些事我多半是被動的,主動的很少。我主動要做的,是發起一些社會運動,這是我很高興、很歡喜做的事,所以做起來很輕鬆;而被動的事,我只是應對而已,不需要花太多心血。主動的事是興趣,被動的事是任務,興趣和任務都不是負擔,所以我把這段期間的生活,稱為「美好的晚年」。
在這個晚年,不再有任何事逼得我非做不可,我可以做的就做,不必做或者沒有想到要做的事,也就不去管它了。
在晚年裡,我所遇到的人,我所經歷的事,都是那麼可愛,如果有些不甚可愛的人、不甚可愛的事讓我遇上了,還是覺得可愛。因此,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口述於中正精舍
原來所謂的「美好」,並不在於外境與人事物的順遂,
而是一種心境,一種看待生命的眼目與視角。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口述,記載圓寂前的生活點滴。書中我們看到法師幾度面臨生死邊沿,飽受病痛摧折,卻不放棄生命意志,實踐他所發「盡形壽,獻生命」的願。
即使抱病,每日活動行程依舊密集,以願力超越體力,完成了種種不可能的重任。不論他所經歷的人事如何、所承受的病苦如何,都感覺可愛,也因此為本書取名《美好的晚年》。
「這本書,等我走了以後再出吧!」口述告一段落,法師忽作是語,語氣還是那般輕和。他回憶的口吻如此風輕雲淡,可是每一行程發生的當下,卻是極其深刻而豐偉。全書忠實呈現法師的口述回憶,是記憶裡那些可愛的人與可愛的事交會的因緣。
【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聖嚴法師
我的晚年生活,多半是在臺灣度過的,唯一的一次遠行,是在二○○六年深秋去了一趟美國。
在臺灣,我的責任都交付出去了,我的任務沒有了,而要做的事好像也沒有了。可是還是有一些事要做,這些事我多半是被動的,主動的很少。我主動要做的,是發起一些社會運動,這是我很高興、很歡喜做的事,所以做起來很輕鬆;而被動的事,我只是應對而已,不需要花太多心血。主動的事是興趣,被動的事是任務,興趣和任務都不是負擔,所以我把這段期間的生活,稱為「美好的晚年」。
在這個晚年,不再有任何事逼得我非做不可,我可以做的就做,不必做或者沒有想到要做的事,也就不去管它了。
在晚年裡,我所遇到的人,我所經歷的事,都是那麼可愛,如果有些不甚可愛的人、不甚可愛的事讓我遇上了,還是覺得可愛。因此,我的晚年是非常美好的。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口述於中正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