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超越冷戰框架的馬祖民族誌
一個既是馬祖,也是臺灣的故事
──夾在兩岸之間的島嶼,如何以小搏大,想像未來?
「同島一命」是今日臺灣耳熟能詳的團結抗疫口號,事實上這句精神標語早在半世紀前已經出現,廣泛分布在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馬祖列島──熟悉於它地理上的存在,陌生於其他所有一切。
本書是第一部馬祖民族誌。作者不採冷戰框架由上而下俯瞰馬祖,另闢蹊徑以由下而上的視角,引領我們貼近馬祖人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感受。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馬祖列島只是散落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島嶼,卻因美蘇冷戰與臺海兩岸衝突,一夕之間變成前線戰地,被迫接受軍事統治。然而,當軍事統治於一九九二年走入歷史、馬祖擺脫戰地地位後,島嶼反而面臨邊陲化的危機,以致馬祖人對於未來應走向何方,一直感到困惑憂慮。
本書作者林瑋嬪二○○六年首度造訪馬祖,此後十餘年多次前往進行深入田野調查,思考馬祖人在當代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與想像島嶼的未來。她以極富畫面的文筆,生動描繪馬祖從早期漁村時代、二十世紀軍管時期,到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樣貌;其中,「以小搏大」和「想像」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作者細密分析二者如何在歷史中形成演變,並且持續影響島上人們的行動。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於島嶼的歷史,介紹一九四九年前與後馬祖社會文化的巨大差異,並揭示賭博之於馬祖的特殊意義。隨著軍事統治結束,新媒體技術(網路)也引進馬祖,第二部分即在探討網路對於建立馬祖想像共同體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討論解嚴後馬祖人對島嶼未來提出的各種想像(跨海進香、博弈計畫),以及想像之間呈現的世代差異。
臺灣和馬祖處境相似,身為夾處於強權間的島嶼,每當地緣政治發生變化,都必須快速因應,重新定位,設法增強乃至創造與世界的連結。因此,馬祖的故事,就是臺灣的故事;馬祖人的嘗試與努力,值得臺灣思索借鏡。
本書英文版為「劍橋臺灣研究叢書」首作,中文版由作者親自改寫增訂。
共同推薦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綏生|前連江縣縣長
曹爾元|前連江縣觀光局局長
劉家國|馬祖資訊網站長
曹以雄|前連江縣文化局局長兼刺鳥咖啡書店經營者
曹爾嵐|連江縣牛角村村長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 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一個既是馬祖,也是臺灣的故事
──夾在兩岸之間的島嶼,如何以小搏大,想像未來?
「同島一命」是今日臺灣耳熟能詳的團結抗疫口號,事實上這句精神標語早在半世紀前已經出現,廣泛分布在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馬祖列島──熟悉於它地理上的存在,陌生於其他所有一切。
本書是第一部馬祖民族誌。作者不採冷戰框架由上而下俯瞰馬祖,另闢蹊徑以由下而上的視角,引領我們貼近馬祖人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感受。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馬祖列島只是散落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島嶼,卻因美蘇冷戰與臺海兩岸衝突,一夕之間變成前線戰地,被迫接受軍事統治。然而,當軍事統治於一九九二年走入歷史、馬祖擺脫戰地地位後,島嶼反而面臨邊陲化的危機,以致馬祖人對於未來應走向何方,一直感到困惑憂慮。
本書作者林瑋嬪二○○六年首度造訪馬祖,此後十餘年多次前往進行深入田野調查,思考馬祖人在當代如何重新認識自我與想像島嶼的未來。她以極富畫面的文筆,生動描繪馬祖從早期漁村時代、二十世紀軍管時期,到二十一世紀今日的樣貌;其中,「以小搏大」和「想像」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概念,作者細密分析二者如何在歷史中形成演變,並且持續影響島上人們的行動。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於島嶼的歷史,介紹一九四九年前與後馬祖社會文化的巨大差異,並揭示賭博之於馬祖的特殊意義。隨著軍事統治結束,新媒體技術(網路)也引進馬祖,第二部分即在探討網路對於建立馬祖想像共同體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討論解嚴後馬祖人對島嶼未來提出的各種想像(跨海進香、博弈計畫),以及想像之間呈現的世代差異。
臺灣和馬祖處境相似,身為夾處於強權間的島嶼,每當地緣政治發生變化,都必須快速因應,重新定位,設法增強乃至創造與世界的連結。因此,馬祖的故事,就是臺灣的故事;馬祖人的嘗試與努力,值得臺灣思索借鏡。
本書英文版為「劍橋臺灣研究叢書」首作,中文版由作者親自改寫增訂。
共同推薦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
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
徐進鈺|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楊綏生|前連江縣縣長
曹爾元|前連江縣觀光局局長
劉家國|馬祖資訊網站長
曹以雄|前連江縣文化局局長兼刺鳥咖啡書店經營者
曹爾嵐|連江縣牛角村村長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李 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