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為無上菩提本
是佛教修行的根本
更是佛教命脈
沒有戒律就沒有修行
《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云:「假使遍四天下,滿中辟支佛獨覺,譬如竹葦、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滿十千年,復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樂具給足如前,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燈燭、繒蓋、幢幡,種種供養。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有人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一彈指頃能受十善,受已修行,以是因緣得無量無邊功德。
「阿難!若復有人能一日一夜,受八戒齋已,如說修行,所得功德勝前福德,千倍、萬倍、百千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可見戒乃是修習一切善法的基礎,而佛教之根本精神亦在於戒律的尊嚴。因此,為佛弟子,不論在家、出家,均當受持清淨戒法。
從本篇標題可以看出,其內容主要由標宗和顯德兩大部分組成。
標宗,即標出本鈔宗旨。《行事鈔》全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立足律藏,以戒為宗,其中又分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律藏的所有內容,如《四分律》《五分律》等。戒體是通過如法受戒,將戒法納入心田而形成防非止惡的自製力。戒行是依戒體建立的持戒行為。戒相是由如法持戒所表現的外在威儀。
顯德,即顯示受持戒律的功德。本篇主要從兩方面加以說明:一是順應戒律有哪些功德,一是違背戒律有哪些過患。按律宗的判教,將釋尊一代時教判為化教、制教兩種。化教為三藏中經藏、論藏的內容,開示佛法義理及止觀修習,達到化世導俗的功效。制教為三藏中律藏的內容,通過戒律規範三業行為,從而調整心行,趣向解脫。《行事鈔》中,道宣律師廣泛引用經、律、論三藏典籍,會通化制二教,對以上問題作了詳細闡述。學習《標宗顯德篇》,將使我們深入認識戒律在修行中的作用,以及戒律對住持正法的意義。
是佛教修行的根本
更是佛教命脈
沒有戒律就沒有修行
《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云:「假使遍四天下,滿中辟支佛獨覺,譬如竹葦、甘蔗、稻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滿十千年,復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樂具給足如前,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華香、伎樂、燈燭、繒蓋、幢幡,種種供養。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阿難白佛:「甚多。世尊!」
佛言:「阿難!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有人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一彈指頃能受十善,受已修行,以是因緣得無量無邊功德。
「阿難!若復有人能一日一夜,受八戒齋已,如說修行,所得功德勝前福德,千倍、萬倍、百千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可見戒乃是修習一切善法的基礎,而佛教之根本精神亦在於戒律的尊嚴。因此,為佛弟子,不論在家、出家,均當受持清淨戒法。
從本篇標題可以看出,其內容主要由標宗和顯德兩大部分組成。
標宗,即標出本鈔宗旨。《行事鈔》全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立足律藏,以戒為宗,其中又分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律藏的所有內容,如《四分律》《五分律》等。戒體是通過如法受戒,將戒法納入心田而形成防非止惡的自製力。戒行是依戒體建立的持戒行為。戒相是由如法持戒所表現的外在威儀。
顯德,即顯示受持戒律的功德。本篇主要從兩方面加以說明:一是順應戒律有哪些功德,一是違背戒律有哪些過患。按律宗的判教,將釋尊一代時教判為化教、制教兩種。化教為三藏中經藏、論藏的內容,開示佛法義理及止觀修習,達到化世導俗的功效。制教為三藏中律藏的內容,通過戒律規範三業行為,從而調整心行,趣向解脫。《行事鈔》中,道宣律師廣泛引用經、律、論三藏典籍,會通化制二教,對以上問題作了詳細闡述。學習《標宗顯德篇》,將使我們深入認識戒律在修行中的作用,以及戒律對住持正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