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500 社會科學類 > 578 國際關係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圖書十大分類 > 500 社會科學類 > 578 國際關係 >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譯者: 1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01
語言:中文
ISBN:9786267234556
裝訂:平裝
定價52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冷戰結束後三十年,東南亞如何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

從東南亞到東協共同體,「核心性」為何?又該如何發展?

面對中美大國博弈的可能衝突,東南亞如何尋求平衡、掌握區域主導權?



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教授,從內部視角結合區域戰略觀,

完整爬梳東南亞區域主義的演變、探索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



本書不只是一部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

更適合成為研究東南亞國際關係課程的核心教材!



當代的東南亞如何成功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關鍵就在於以「東協」(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為核心的多國合作關係。長期以來,東協透過各種協調機制,比如區域論壇(ARF)、外長會議(AMM Retreat)、國防部長會議(ADMM-Plus)等,強化各成員國之間的交流及合作。可以說,今天的東南亞已不僅僅是地理名詞,更是透過東協而凝聚為「共同體」,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角色。



■東協的內部危機──從亞洲金融風暴到恐怖主義的擴散



不過,誕生於冷戰時期的東協(1967年),在冷戰結束後三十年間(1991-2017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多次面臨瀕臨解體的危機,其中影響最劇烈的便是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以及於九一一事件(2001年)後恐怖主義活動在東南亞地區的擴散。



首先,爆發於泰國的亞洲金融風暴,直接導致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經濟與政治動亂,而東協其他成員國如新加坡卻未能伸出援手,凸顯當時東協內部合作體系的不完善。其次,東協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遲遲未能組織因應跨國恐怖主義的集體行動;對抗恐怖主義的問題不只是防堵恐攻而已,還包括洗錢、毒品走私、網路犯罪、以及其他跨國犯罪等議題。本書對這些事件的發展過程均有詳細描述。



然而,危機也造就轉機。作者對此評論,「東協十國的成立正好撞上亞洲金融危機,而就在東協即將復甦的緊要關頭,又碰上九一一恐攻事件。如果不是這場金融危機,東協可能不會加速它的經濟與『非傳統安全』事務的整合。」換言之,上述事件雖然造成東南亞的嚴重損失,卻也迫使東南亞各國政府決心集中力量,組織更有效率的決策系統。



■東協的外部挑戰──從南海主權爭議到中美衝突的困境



另一方面,對強調區域自主性的東協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中國勢力的擴張,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國博弈──中美衝突。雖然在經濟上,中國持續與東南亞保持著密切的合作交流關係,但在政治上,中國也不斷對東南亞施加壓力,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歷時最長的事件便是南海主權爭議。



南海爭議事件起源於中國從1992年開始對南海區域的主權宣稱,引發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東協成員國的抗爭,最終引來另一強權──美國的介入,並且在2012至2016年達到衝突的最巔峰。美國不只宣稱南海區域並非中國領土,更多次派遣海軍展示武力。兩大強權在東南亞的爭相競逐,似乎又讓東南亞重返冷戰體制的危機。



因此,東協在南海事件中的角色及決策,對於東南亞秩序的穩定便至關重要。「南海爭議是最能明確界定今天美中關係與兩國利益的範疇所在。無論是福是禍,東南亞地區都將根據此議題認知美國的決心與中國的意圖,而東協的觀點也將因此而形塑成型。」作者據此表示,東協如何協調意見不同的成員國,又如何周旋於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大國博弈」,試圖保持「平衡」並且不過度靠向其中一方,有賴於東協掌握區域主導權的決心,那便是「核心性」。



■取決於東協的「核心性」,締造了當代東南亞穩定及發展的基礎!



東協是奠定東南亞當代新秩序的核心所在,若沒有東協,不只是東南亞現有的區域自主性將不復存在,而一個缺乏核心的東南亞無政府狀態,也將會嚴重影響亞洲甚至是全球的國際安全。因此,闡明東南亞國家協會的角色及決策過程,是本書至關重要的部分。而所謂的「核心性」便是「保持對東南亞地區的管控,並且不讓區域外大國塑造該地區的命運」。



因此,對試圖維持東南亞自主性的東協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鞏固成員國之間的團結、並且將針對東南亞乃至於全亞洲的整體安全方案,置於它的外交行動中心。作者認為,區域安全未必要優先訴諸武力,也可以透過多邊合作的模式來完成。而東協從大國政治的馬前卒,轉變為區域獨立的守護者,就是在面對強權時的小國之道的最好示範。



本書作者為東南亞近代史權威、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他透過東南亞近三十年間的國際關係變化,包括東協與各成員國之間的互動,外部勢力如美國、中國、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並且援引多種檔案文獻,深入剖析歷史變遷和政治決策之間的聯繫,使得本書不只是一部冷戰後三十年的東南亞史,更是一部專業權威、爬梳東南亞區域政治的國際關係史最佳教材。



推薦人



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蔡宏政|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林韋地│作家、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黃宗鼎│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天下獨評「東南亞風輕史館」專欄作者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國際好評



「本書構思精妙,透過將東南亞區域主義的演變與不確定的新秩序的探索這二個觀點的相互結合,並且透過靈活而富有想像力的思維,以及透過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內部視角,讓本書擁有清晰且深具說服力的觀點。」──麥可.蒙特薩諾(Michael Montesano),新加坡尤索夫.伊薩克東南亞問題研究所(ISEAS Yusof-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



「如果你想了解冷戰後東南亞國家的近況,以及他們如何成功地打造出一種區域秩序的模樣,你不可能找到比閱讀本書更好的選擇了。」──鄺雲峰(Khong Yuen Foong),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本書詳細介紹了東南亞國際關係在冷戰結束後的發展歷程,以及形塑東南亞走向現況的主要驅動因素和限制,對於了解該地區如何回應大國,它非常有用……本書對於當前時期的政策制定者和學者來說,是一個有用的、甚至可說是必備的參考觀點。」──《太平洋事務》(Pacific Affairs)



「這是一本擁有堅實資料、關注當下且非常易懂的東南亞國際關係現代史……這本書無疑會出現在許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閱讀清單上,包括作為東南亞國際關係課程的核心教材。」──《當代東南亞》(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研究現代史在很多方面是較為困難的任務……在冷戰之後的東南亞,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這種緊繃的平衡……本書通過其簡潔、易讀的文體,成為作者在冷戰方面研究的有力續作,也是全球現代史的一項重要貢獻。」──《逗留:東南亞社會問題期刊》(Sojou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