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400 應用科學類 > 413 中國醫學 > 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
圖書十大分類 > 400 應用科學類 > 413 中國醫學 > 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
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
晚清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
作者: 皮國立-著
譯者: 1
出版社東大圖書
出版日期:2023-07-26
語言:中文
ISBN:9789571933535
裝訂:平裝
定價6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當中醫遇到西醫

當經絡臟腑與遇上解剖學

在看醫生之前,要先看懂身體!



對西醫而言,身體是在手術解剖檯上可以「看」見的生理樣態,

對中醫而言,身體卻更隱含著一種氣化的、不可觀測的生命真理。



從《內經》、《傷寒》中走出的中國醫者,面對截然不同的醫學理論,該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由氣血經脈建構出的中國身體觀,又會如何被重新形塑?



晚清中國是一個新舊文化相互交匯衝擊的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各層面,也迎來劇烈的衝突與轉變。傳統醫學在這樣的時代風氣下,也夾在中西文化之間搖擺不定。類似「中西醫融合」的理論彼此間相當不同。有強調合一的「中西一元化」,也有試圖「折衷中西」的說法。而唐宗海正是在這樣的潮流之中,首度提出了中西醫匯通的思想。他以傳統經脈氣血理論為骨幹,援引西醫的解剖學知識,在龐雜紛呈的各家理論上,替後來的醫者開拓出一條嶄新的航路。本書以他的立論為切入點,不只詳盡地介紹了中西醫理相互影響、匯通的過程,更替讀者建構出在晚清的時代變局之下,人們對於「身體」形象如何理解的歷程圖景。



解剖也看不見的人體――「把脈」現在還有用嗎?



對晚清的中醫而言,龐而繁雜的西方醫理知識特別在解剖學上備受重視。解剖學這種以「肉眼」觀測人體器官的新興學說,對於中醫傳統以經脈、臟腑理解人體的方式作出質疑。醫書典籍上的經脈路線,既不符合解剖學上的血管分布,卻又略有相似之處。對中醫而言,「脈」是一種氣血行走的路線,而這樣看似不科學的、難以捉摸的「氣脈」,在西方醫學大行其道的時代,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樣的疑問既是中西醫學理論上的爭執,更展現了兩個文化之間,對於「人體」解讀的根本差異。



生命的中樞――思考用的是心還是腦?



在西醫的理論下,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簡而言之即受到大腦、脊髓、神經三者的連動控制。大腦作為生命的中樞,負責處理生命的一切感知。然而對中醫而言,比起大腦更為重要的,則是「心」的概念。心被是作一個擬人化的主體,在中醫理論上賦予情緒上的意義。唐宗海作為中西醫匯通的提倡者,並未完全否認大腦的功能,而是援引西方的解剖學說,在唐宗海的解讀下,大腦作為「心」轄下的其中一個臟腑,同樣的也負責處理人體的活動與感知。中西醫對生命的理解,自中樞起便南轅北轍,藉由唐宗海解讀、重構的過程也可以看出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在接受外來文化時,是如何理解與轉化新知。



本書透過中醫面對西醫學說的衝突,細密詳實地羅列出晚清中西醫在醫理與人體認知上的分歧。面對中醫受到的種種危機與質疑,唐宗海自受過傳統中醫薰陶的醫者角度出發,以西方解剖知識來完善受制於歷史文化因素影響,而許久未見大幅度革新的中醫理論。他的思想展現了一種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新氣象。既非完全的中西統一,也非死守著傳統典籍不願讓步,一味的否決新知。作者參酌豐富的史料典籍,細膩梳理近代中西醫接觸、碰撞、匯通的脈絡,並一步步帶領讀者領略知識與文化的形成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