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100 哲學類 > 175 離常心理學;超心理學 > 願你,永恆少年:深愛過,才懂得被世界遺落的孤獨
圖書十大分類 > 100 哲學類 > 175 離常心理學;超心理學 > 願你,永恆少年:深愛過,才懂得被世界遺落的孤獨
願你,永恆少年:深愛過,才懂得被世界遺落的孤獨
願你,永恆少年:深愛過,才懂得被世界遺落的孤獨
譯者: 1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11
語言:中文
ISBN:9786263356283
裝訂:平裝
定價45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反抗過,才明白孤獨的意義!

每一位「少年」都希望安身立命,

但無奈生命早期或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性」受損,

使得「自我定義」挫敗,或即使擁有社會定義的成就,羨煞旁人,

但內心卻是頹垣敗瓦地飽受孤獨之苦。



那些「童年產生與累積」至「老年面對與僵化」之間,

常常於青少年階段明顯有感但被異化,

誤以為是別的事物、與個體心理無關的,

被繁花似海的人際、工作、情愛遮蓋的,

被換作攻擊、破壞與狂妄的性,

被心理防衛掉而「明明知道卻不知情」的「諸種孤獨」。

--哈理斯Harris(蘇俊濠)



本書的「少年」並非指12-18歲或18-35歲的某特定人群。「少年」(adolescents),是指那些未僵化至失去理想的、有某種執念、為理想走向極端,但仍然渴望改變的、仍然在路途中蹣跚著、過分自信又過度自卑的在修羅場上苦戰著、卻有一絲與自身的「少年孤寂」相遇的男女們──儘管今天已經80歲,只要還保有尋覓與敲門的初心,就是「少年」。



在少年孤寂的純粹孤獨之中,人們被世界遺落而隨時走入致命的深淵,

因為「當只想念一個人,世間一切便都消失」。

然而,精神分析師奎諾多指出,一旦孤獨被馴服,

分離焦慮就成為一股精神活力。

「馴服孤寂」也許是一種對孤獨感的人性回答,

它不志於消除焦慮,卻是學會面對它,並善用它來為生活服務。



專序推薦



劉佳昌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



專業推薦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林家興-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退休教授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親子作家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相較於案例描述的有限內容,作者的思辯和推論似乎才是重頭戲。更有甚者,在對孤獨和反抗做了「基礎建設」之後,他又進一步挑戰永恆少年的主題。彷彿作者胸中有太多的熱情和想法,迫不及待地想對讀者做一次和盤托出。--劉佳昌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