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德服中外,大節共山河不變;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既是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關帝爺,
也是護佑考試順利的文衡聖帝,
更是庇佑商人生意興隆的武財神——
萬能之神,當非關聖帝君莫屬!
▼武神關公:護國祐民,忠義仁勇
一手拿青龍偃月刀,一手拈鬚,這通常是關公神像的典型。
人們對關羽的熟悉通常來自史實與小說話本中驍勇善戰的形象,而這些印象正是讓關羽升格為武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唐時期,關羽被官方放入武廟從祀。隨著其地位改變,他的英勇事蹟和民間傳說逐步結合,漸漸被神靈化,成為了「關公」。
到了北宋,金軍兵臨城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軍人榜樣作為軍神,以激勵士氣,關公恰好成為了官方「造神」的不二人選。
明代以後,關廟甚至被當權者升格為「武廟」,與孔子的「文廟」並列。
▼文神關公:知書達禮,儒雅有風
以「文衡聖帝」神格受供奉的關公,最常見的形象是手執一冊《春秋》,且通常為坐姿。關羽其忠誠守義的形象,都符合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可以說是傳播「君子之道」的最佳榜樣。另,人人皆知關羽喜讀《春秋》,他的文武雙全更可謂世人的典範,這也使關公信仰漸趨儒家化。
清朝時期,關公文神的地位更是有所提升。為了攏絡漢人儒士,清廷亦十分推崇關公,並為此實施一連串的政策,像是對關公後裔加官晉爵,或是在關廟的祭祀與配享上有所增制,以表崇敬之心。
▼財神關公:刀利,則能得「利」
有時,人們也會看到關公以手拿金元寶的形象示人,部分商家亦會在店中供奉小尊的關公像。
相傳關羽年輕時曾在家鄉從商,並發明名為「日清簿」的記帳法。由於其忠肝義膽、懲惡揚善的性格,商家供奉關公為財神,除了保護身家與財產安全,更被引申有「絕不欺瞞顧客」、「同行公平競爭」之意。此外,由於青龍偃月刀的鋒利,更有商場上求「利」的意義。
本書特色
本書以研究關羽生平及後世對其信仰崇拜一事,進行溯源、分析與探討。作者胡小偉以文化研究者的獨到眼光,小心辨析史實,大膽推論著述。本書為系列作中的最後一集,詳述了近代民間關公信仰的擴散與變化,並說明關公信仰是如何逐步結合生活,以至今日香火鼎盛的原因。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既是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關帝爺,
也是護佑考試順利的文衡聖帝,
更是庇佑商人生意興隆的武財神——
萬能之神,當非關聖帝君莫屬!
▼武神關公:護國祐民,忠義仁勇
一手拿青龍偃月刀,一手拈鬚,這通常是關公神像的典型。
人們對關羽的熟悉通常來自史實與小說話本中驍勇善戰的形象,而這些印象正是讓關羽升格為武神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唐時期,關羽被官方放入武廟從祀。隨著其地位改變,他的英勇事蹟和民間傳說逐步結合,漸漸被神靈化,成為了「關公」。
到了北宋,金軍兵臨城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軍人榜樣作為軍神,以激勵士氣,關公恰好成為了官方「造神」的不二人選。
明代以後,關廟甚至被當權者升格為「武廟」,與孔子的「文廟」並列。
▼文神關公:知書達禮,儒雅有風
以「文衡聖帝」神格受供奉的關公,最常見的形象是手執一冊《春秋》,且通常為坐姿。關羽其忠誠守義的形象,都符合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可以說是傳播「君子之道」的最佳榜樣。另,人人皆知關羽喜讀《春秋》,他的文武雙全更可謂世人的典範,這也使關公信仰漸趨儒家化。
清朝時期,關公文神的地位更是有所提升。為了攏絡漢人儒士,清廷亦十分推崇關公,並為此實施一連串的政策,像是對關公後裔加官晉爵,或是在關廟的祭祀與配享上有所增制,以表崇敬之心。
▼財神關公:刀利,則能得「利」
有時,人們也會看到關公以手拿金元寶的形象示人,部分商家亦會在店中供奉小尊的關公像。
相傳關羽年輕時曾在家鄉從商,並發明名為「日清簿」的記帳法。由於其忠肝義膽、懲惡揚善的性格,商家供奉關公為財神,除了保護身家與財產安全,更被引申有「絕不欺瞞顧客」、「同行公平競爭」之意。此外,由於青龍偃月刀的鋒利,更有商場上求「利」的意義。
本書特色
本書以研究關羽生平及後世對其信仰崇拜一事,進行溯源、分析與探討。作者胡小偉以文化研究者的獨到眼光,小心辨析史實,大膽推論著述。本書為系列作中的最後一集,詳述了近代民間關公信仰的擴散與變化,並說明關公信仰是如何逐步結合生活,以至今日香火鼎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