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哲學的角度探索古代華嚴宗的哲學意蘊及其當代潛力,
批判相關的學術研究、解構學界通用的形上學式理論架構,
揭示華嚴宗獨有的實踐策略,即詮釋學的意義闡釋作為修行工夫。
本書從哲學的角度來凸顯杜順、法藏及宗密有關思維與修行之糾纏關係、時間性、處境及視角等觀點的創見,並分析其思想如何承襲、超越中道、天台宗及禪宗的立場。華嚴宗的突破在於,理論思考與修行實踐之間的弔詭不是依照辯證法被解消或超越,此弔詭反而被當成一種動態緊張。只有當實踐者在思維中將自身逆轉收回到實踐的原本場域,即時間性情境時,此思考努力才能為實踐者開啟成佛的途徑。於是,華嚴宗與當代歐洲思維不謀而合的親緣關係在此詳盡具體地開展出來。
批判相關的學術研究、解構學界通用的形上學式理論架構,
揭示華嚴宗獨有的實踐策略,即詮釋學的意義闡釋作為修行工夫。
本書從哲學的角度來凸顯杜順、法藏及宗密有關思維與修行之糾纏關係、時間性、處境及視角等觀點的創見,並分析其思想如何承襲、超越中道、天台宗及禪宗的立場。華嚴宗的突破在於,理論思考與修行實踐之間的弔詭不是依照辯證法被解消或超越,此弔詭反而被當成一種動態緊張。只有當實踐者在思維中將自身逆轉收回到實踐的原本場域,即時間性情境時,此思考努力才能為實踐者開啟成佛的途徑。於是,華嚴宗與當代歐洲思維不謀而合的親緣關係在此詳盡具體地開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