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真的認為「一切皆苦」嗎?
打破似是而非的佛法迷思,
最精確的一行禪師正念生活指導書
萬物相互依存,以正念及慈愛擁抱苦,就能療癒自己與世界。
一行禪師是一個徹底活在佛法中的人,一個慈悲的行動者,他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淬煉出這一本如詩的生活佛法書。
在本書中,他以平實的文字重新解譯佛陀四聖諦、八正道及其他基本佛法,釐清兩千多年來人們對佛法的迷思,如「佛陀不否認苦的存在,但同樣也不否認喜悅、快樂的存在。」、「佛陀教授的佛法是非修行的修行。」、「佛陀告誡弟子別執著於『有』、『無』,因這兩者都是內心所建構的產物,而實相介於兩者之間」等。
一行禪師提到:「當我還是個小沙彌時,我無法理解:如果世間充滿了苦,佛陀為何有如此莊嚴的笑容?為何他對一切苦都不為所動?後來我才了解,原來佛陀有足夠的智慧、平靜與力量,這就是苦為何未擊倒他的原因。他能對苦微笑,是因為他知道如何處理苦,並轉化它。我們必須察覺苦的存在,同時也要保有清醒、平靜與力量,才能有助於轉變情勢。若有悲心,淚海就無法淹沒我們,這就是佛陀能展露微笑的原因。」
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澆灌自己內在的佛性種子,時時抱持正念、深入觀察,苦就能轉化為平靜、喜悅、解脫。一行禪師透過自身的深刻體驗,將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他不僅告訴你根本的義理,也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若想在佛法中安頓身心,這便是一本能讓你貼近佛陀本懷的佛法生活版教科書。
◎本書的三大主題
一、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修習第一聖諦「苦」,辨識自己的苦;修習第二聖諦「集」,看清苦的根源;修習第三聖諦「滅」、第四聖諦「道」,找出轉化苦與證得寂靜之道。
二、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我們最需要的修習之路,佛陀稱之為「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透過八聖道的修習,有助於我們辨識及取捨內在藏識中的善根與不善根,從中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三、其他基礎佛法
在佛教中,「信」並不意味我們要接受一種未經親身驗證的理論,實際上,佛陀鼓勵我們親自去看去體驗。你可以透過基礎佛法的教導,學會付出與擁有同理心,感受到慈、悲、喜、捨所帶來的快樂。
打破似是而非的佛法迷思,
最精確的一行禪師正念生活指導書
萬物相互依存,以正念及慈愛擁抱苦,就能療癒自己與世界。
一行禪師是一個徹底活在佛法中的人,一個慈悲的行動者,他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淬煉出這一本如詩的生活佛法書。
在本書中,他以平實的文字重新解譯佛陀四聖諦、八正道及其他基本佛法,釐清兩千多年來人們對佛法的迷思,如「佛陀不否認苦的存在,但同樣也不否認喜悅、快樂的存在。」、「佛陀教授的佛法是非修行的修行。」、「佛陀告誡弟子別執著於『有』、『無』,因這兩者都是內心所建構的產物,而實相介於兩者之間」等。
一行禪師提到:「當我還是個小沙彌時,我無法理解:如果世間充滿了苦,佛陀為何有如此莊嚴的笑容?為何他對一切苦都不為所動?後來我才了解,原來佛陀有足夠的智慧、平靜與力量,這就是苦為何未擊倒他的原因。他能對苦微笑,是因為他知道如何處理苦,並轉化它。我們必須察覺苦的存在,同時也要保有清醒、平靜與力量,才能有助於轉變情勢。若有悲心,淚海就無法淹沒我們,這就是佛陀能展露微笑的原因。」
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澆灌自己內在的佛性種子,時時抱持正念、深入觀察,苦就能轉化為平靜、喜悅、解脫。一行禪師透過自身的深刻體驗,將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他不僅告訴你根本的義理,也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若想在佛法中安頓身心,這便是一本能讓你貼近佛陀本懷的佛法生活版教科書。
◎本書的三大主題
一、理解苦、集、滅、道四聖諦
佛陀將苦稱為「聖諦」,因為我們的苦能讓我們看到解脫之道。修習第一聖諦「苦」,辨識自己的苦;修習第二聖諦「集」,看清苦的根源;修習第三聖諦「滅」、第四聖諦「道」,找出轉化苦與證得寂靜之道。
二、通達安樂的八聖道
避免做出讓自己受苦的行為,這是我們最需要的修習之路,佛陀稱之為「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透過八聖道的修習,有助於我們辨識及取捨內在藏識中的善根與不善根,從中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三、其他基礎佛法
在佛教中,「信」並不意味我們要接受一種未經親身驗證的理論,實際上,佛陀鼓勵我們親自去看去體驗。你可以透過基礎佛法的教導,學會付出與擁有同理心,感受到慈、悲、喜、捨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