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斷,生活克難,這個社會為何沒在侵略下癱瘓?
因為他們明白,最有效的抵抗,就是努力讓生活繼續運轉!
阻止外敵入侵的關鍵,除了前線將士用命,更要看見後方每一位老百姓的貢獻
波蘭報導者深入直擊,烏克蘭民間如何鼓舞士氣、挺過國家最危急的時刻
「清晨格外美麗,升起的太陽灑下粉紅色的光芒,卡特琳娜依然無法相信,戰爭竟在如此美好的日子爆發。」
自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烏克蘭人的生活就籠罩在戰爭的恐懼中,他們開始儲備乾糧、飲水,購買防彈背心、頭盔、醫藥箱,學習急救知識,並且規劃撤離路線。關心戰爭消息、準備戰時物資成為日常生活的重心。
2022年,在一個美麗的清晨,飛彈落下,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摧毀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站在滿目瘡痍的街道上,烏克蘭人這時才明白,沒有人能夠為戰爭做好準備⋯⋯戰爭成為新的現實,烏克蘭人要面對的,是看不到盡頭的戰時生活。
經歷炮火轟炸,戰爭的恐懼深植烏克蘭人民的內心,然而為什麼烏克蘭社會沒有因為俄羅斯的侵略而陷入癱瘓呢?
本書是戰地記者帕維爾.皮涅日克於烏俄戰爭期間長達九個月在烏克蘭走訪的記錄。不同於政治、軍事方面的分析,或是烏俄前線的戰況報導,他講述的是烏克蘭人生活遭逢巨變的經歷,以及人們努力重建日常生活的動人故事。
本書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描述戰火的殘酷、烏克蘭社會的韌性、日常生活重建帶來的尊嚴與盼望。
・瞬間的撕裂
「尤莉亞這時才親身體會到,原來飛彈落下的前一刻,是聽不見聲音的。」
忽然一聲爆炸巨響,彷彿大地撕裂,吞噬倒塌的建築物。爆炸停止後,是充滿痛苦與折磨的喊叫,粉塵散去後,觸目所及是四散的斷肢殘臂。
存活下來的人此時已經明白,戰爭是無處不在的現實,蠻橫地入侵了自己的生活。
・社會的韌性
「迪樂堂恢復營業,是為了恢復正常生活,讓人們能夠出門喝咖啡、吃蛋糕,同時不被遠處傳來的警報聲與轟鳴給驚擾。 」
生活在無法探出頭的地下室,沒有水、電和瓦斯,忍受無盡的轟炸。戰爭能在瞬間使熟悉的地方變得陌生,讓人覺得威脅潛伏在各個角落。有人因此陷入恐懼而癱瘓,然而也有人鼓起勇氣,支撐起基本正常生活的運作,為同胞奪回正常生活的存在感,抵抗戰爭的恐懼。
・重拾尊嚴與盼望
「每個人都希望能盡快回家。娜塔莉亞已經開始想像裝上窗戶,有時也想像從頭開始蓋大樓、打掃與整修街區。」
宵禁、防空警報、隨時從天而降的飛彈,都在提醒努力維持正常生活的人們,戰爭還沒有結束。但在這艱難的時刻,重新運轉的日常生活象徵烏克蘭沒有屈服。人們重拾尊嚴與盼望,相信戰爭終究會過去。
本書特色
・第一手烏克蘭人的戰時生活報導,以平民百姓的視角呈現烏俄戰爭。
・作者曾居住烏克蘭多年,對市景、社會氣氛、歷史背景有詳盡的描述。
・著重在公民抵抗,呈現許多市井小民的戰時故事。
好評推薦
古碧玲_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沈伯洋_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
林昶佐_立法委員、閃靈樂團主唱
林蔚昀_作家
曾柏瑜_前台灣民主實驗室副執行長
楊佩樺_台灣基進發言人
推薦書評
「書中紀實呈現烏克蘭市井小民從遭襲到戰爭共存的生活日常,從起初地恐懼與焦慮,到後來的堅毅與不放棄的情緒轉折,都赤裸地透過文字呈現在讀者眼前,貼近又真實地讓人不寒而慄。」——林昶佐_立法委員、閃靈樂團主唱
「看了《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烏克蘭人的抵抗故事》,讓我回想到在烏克蘭考察的那些天,觀察他們如何克服恐懼,努力的維持正常生活,讓戰爭對自身的影響降到最低。希望台灣人能了解戰爭其實並不遠,與想像中的模樣也差距很大,在這本書裡,可以讓你身歷其境、了解更多。」——楊佩樺_台灣基進發言人
因為他們明白,最有效的抵抗,就是努力讓生活繼續運轉!
阻止外敵入侵的關鍵,除了前線將士用命,更要看見後方每一位老百姓的貢獻
波蘭報導者深入直擊,烏克蘭民間如何鼓舞士氣、挺過國家最危急的時刻
「清晨格外美麗,升起的太陽灑下粉紅色的光芒,卡特琳娜依然無法相信,戰爭竟在如此美好的日子爆發。」
自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烏克蘭人的生活就籠罩在戰爭的恐懼中,他們開始儲備乾糧、飲水,購買防彈背心、頭盔、醫藥箱,學習急救知識,並且規劃撤離路線。關心戰爭消息、準備戰時物資成為日常生活的重心。
2022年,在一個美麗的清晨,飛彈落下,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摧毀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站在滿目瘡痍的街道上,烏克蘭人這時才明白,沒有人能夠為戰爭做好準備⋯⋯戰爭成為新的現實,烏克蘭人要面對的,是看不到盡頭的戰時生活。
經歷炮火轟炸,戰爭的恐懼深植烏克蘭人民的內心,然而為什麼烏克蘭社會沒有因為俄羅斯的侵略而陷入癱瘓呢?
本書是戰地記者帕維爾.皮涅日克於烏俄戰爭期間長達九個月在烏克蘭走訪的記錄。不同於政治、軍事方面的分析,或是烏俄前線的戰況報導,他講述的是烏克蘭人生活遭逢巨變的經歷,以及人們努力重建日常生活的動人故事。
本書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描述戰火的殘酷、烏克蘭社會的韌性、日常生活重建帶來的尊嚴與盼望。
・瞬間的撕裂
「尤莉亞這時才親身體會到,原來飛彈落下的前一刻,是聽不見聲音的。」
忽然一聲爆炸巨響,彷彿大地撕裂,吞噬倒塌的建築物。爆炸停止後,是充滿痛苦與折磨的喊叫,粉塵散去後,觸目所及是四散的斷肢殘臂。
存活下來的人此時已經明白,戰爭是無處不在的現實,蠻橫地入侵了自己的生活。
・社會的韌性
「迪樂堂恢復營業,是為了恢復正常生活,讓人們能夠出門喝咖啡、吃蛋糕,同時不被遠處傳來的警報聲與轟鳴給驚擾。 」
生活在無法探出頭的地下室,沒有水、電和瓦斯,忍受無盡的轟炸。戰爭能在瞬間使熟悉的地方變得陌生,讓人覺得威脅潛伏在各個角落。有人因此陷入恐懼而癱瘓,然而也有人鼓起勇氣,支撐起基本正常生活的運作,為同胞奪回正常生活的存在感,抵抗戰爭的恐懼。
・重拾尊嚴與盼望
「每個人都希望能盡快回家。娜塔莉亞已經開始想像裝上窗戶,有時也想像從頭開始蓋大樓、打掃與整修街區。」
宵禁、防空警報、隨時從天而降的飛彈,都在提醒努力維持正常生活的人們,戰爭還沒有結束。但在這艱難的時刻,重新運轉的日常生活象徵烏克蘭沒有屈服。人們重拾尊嚴與盼望,相信戰爭終究會過去。
本書特色
・第一手烏克蘭人的戰時生活報導,以平民百姓的視角呈現烏俄戰爭。
・作者曾居住烏克蘭多年,對市景、社會氣氛、歷史背景有詳盡的描述。
・著重在公民抵抗,呈現許多市井小民的戰時故事。
好評推薦
古碧玲_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沈伯洋_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
林昶佐_立法委員、閃靈樂團主唱
林蔚昀_作家
曾柏瑜_前台灣民主實驗室副執行長
楊佩樺_台灣基進發言人
推薦書評
「書中紀實呈現烏克蘭市井小民從遭襲到戰爭共存的生活日常,從起初地恐懼與焦慮,到後來的堅毅與不放棄的情緒轉折,都赤裸地透過文字呈現在讀者眼前,貼近又真實地讓人不寒而慄。」——林昶佐_立法委員、閃靈樂團主唱
「看了《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烏克蘭人的抵抗故事》,讓我回想到在烏克蘭考察的那些天,觀察他們如何克服恐懼,努力的維持正常生活,讓戰爭對自身的影響降到最低。希望台灣人能了解戰爭其實並不遠,與想像中的模樣也差距很大,在這本書裡,可以讓你身歷其境、了解更多。」——楊佩樺_台灣基進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