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自由人權、阻礙女性發展、妨害社會公益、
苦多樂少的家庭生活、資本主義的罪惡淵藪、違反人性的終身婚制、毫無意義的結婚儀式──
婚姻、家庭並非幸福人生的唯一解,這幢華屋坍塌的同時,代表人們又往精神的平等自由邁進了一大步!
歷經晚清「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亡國危機,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時代呼求,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不再服膺「家國同構」的政治觀、倫理觀,甚至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婚姻制度提出質疑:
大約在1902年,康有為《大同書》首先將「家」排除在「大同」世界的想像之外,認為儘管儒家學說視家庭為「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但是家庭各自為私的小「仁」,卻妨礙了社會公益的大「仁」。1907年何震主編的《天義報》中主張廢婚、廢家、廢姓,吳稚暉、李石曾、褚民誼等發行的《新世紀》中亦提出毀家廢婚的主張及願景。1920年《民國日報.覺悟》專欄主編邵力子曾主持一場「廢除婚制」的討論,到了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長胡漢民甚至邀請當時教育文化界的菁英,針對「廢除姓氏、婚姻、家庭」研議是否修法。
在1900~1930這三十幾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紛紛借鑑古今中外各家學說──從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到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共產主義等──對「家庭」、「婚姻」揭竿而起,吶喊著「去家」、「無家」、「毀家」、「廢婚」、「消滅家庭」。他們主張去除夫妻之「名」,將個體從婚家制度中解放。他們挑戰了以制式婚家作為幸福人生唯一解的公式,試圖共創一個完善社會機能、體現自由平等的未來。
本書特色
★毀家廢婚──在1900~1930這三十幾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紛紛借鑑古今中外各家學說,從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到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共產主義等,對「家庭」、「婚姻」展開一場激烈而迫切的論辯。
★書中以當時的報章雜誌做為第一手史料,深入探討「毀家廢婚」在中國歷史上的起源、發展、理論、實踐和影響,書末附有相關人物簡介、事件年表,揭示毀家廢婚在中國歷史上的脈絡和影響。
各界推薦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人鵬專文推薦
苦多樂少的家庭生活、資本主義的罪惡淵藪、違反人性的終身婚制、毫無意義的結婚儀式──
婚姻、家庭並非幸福人生的唯一解,這幢華屋坍塌的同時,代表人們又往精神的平等自由邁進了一大步!
歷經晚清「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亡國危機,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時代呼求,許多中國知識分子不再服膺「家國同構」的政治觀、倫理觀,甚至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婚姻制度提出質疑:
大約在1902年,康有為《大同書》首先將「家」排除在「大同」世界的想像之外,認為儘管儒家學說視家庭為「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但是家庭各自為私的小「仁」,卻妨礙了社會公益的大「仁」。1907年何震主編的《天義報》中主張廢婚、廢家、廢姓,吳稚暉、李石曾、褚民誼等發行的《新世紀》中亦提出毀家廢婚的主張及願景。1920年《民國日報.覺悟》專欄主編邵力子曾主持一場「廢除婚制」的討論,到了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長胡漢民甚至邀請當時教育文化界的菁英,針對「廢除姓氏、婚姻、家庭」研議是否修法。
在1900~1930這三十幾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紛紛借鑑古今中外各家學說──從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到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共產主義等──對「家庭」、「婚姻」揭竿而起,吶喊著「去家」、「無家」、「毀家」、「廢婚」、「消滅家庭」。他們主張去除夫妻之「名」,將個體從婚家制度中解放。他們挑戰了以制式婚家作為幸福人生唯一解的公式,試圖共創一個完善社會機能、體現自由平等的未來。
本書特色
★毀家廢婚──在1900~1930這三十幾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紛紛借鑑古今中外各家學說,從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到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共產主義等,對「家庭」、「婚姻」展開一場激烈而迫切的論辯。
★書中以當時的報章雜誌做為第一手史料,深入探討「毀家廢婚」在中國歷史上的起源、發展、理論、實踐和影響,書末附有相關人物簡介、事件年表,揭示毀家廢婚在中國歷史上的脈絡和影響。
各界推薦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人鵬專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