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為一種低溫鉛釉軟陶,最早源自於中國華南地區,約在清代中葉到末期(18世紀末∼19世紀)隨著中國移民而引入臺灣,發展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交趾陶主要裝飾於臺灣傳統建築(寺廟、宗祠與富宅)上,是常民文化的一部分,兼具藝術教化的功能,在臺灣傳統建築發展史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書聚焦臺灣交趾陶的研究,從交趾陶的溯源、發展史、匠師群,到燒製的演變與裝飾題材,並加入作者的個人田調研究成果,讓有興趣的讀者能一窺其奧祕。期能喚起大眾對於古蹟、歷史建築、古物的重視,發揚「交趾陶」這門最具臺灣民間藝術色彩的傳統藝術,並起到保存、推廣此傳統技藝的作用。
本書聚焦臺灣交趾陶的研究,從交趾陶的溯源、發展史、匠師群,到燒製的演變與裝飾題材,並加入作者的個人田調研究成果,讓有興趣的讀者能一窺其奧祕。期能喚起大眾對於古蹟、歷史建築、古物的重視,發揚「交趾陶」這門最具臺灣民間藝術色彩的傳統藝術,並起到保存、推廣此傳統技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