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木藝製作輔具的優化思考,期望能提升初學或操作木工加工機器者,在生產製作時的安全。
早期木藝技術發展所用工具多為手工使用,較無量產規模;經濟提升之後,加上量化的設計思維,改變了加工模式,機器生產技術則增加了產量,而工作安全的問題也陸續浮現。數位時代來臨讓木工業生產再升級,數位加工設備改善了部分操作的意外發生,但有些手工技能就慢慢不被學習,如何降低受傷事件發生,而讓傳統木藝技能得以延續,是目前一大課題。
本書由創新、復刻、再生等三個主題面向設計。「創新」為作者在創作或教學時為進行安全操作,於創新定義下開發的新型式安全輔具,依設計圖尺寸製作,除實用外兼具美感線條形式。「復刻」則是作者將木工實務上曾見過、使用過的輔具,加以重現與優化。「再生」是以現有輔具再改進,增加耐用度與準確性。運用巧思改善木藝工作安全與產品品質,並於學界、業界推廣,落實及建立安全操作概念。
專業推薦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陳殿禮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鐘世凱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教授 林伯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 呂琪昌
早期木藝技術發展所用工具多為手工使用,較無量產規模;經濟提升之後,加上量化的設計思維,改變了加工模式,機器生產技術則增加了產量,而工作安全的問題也陸續浮現。數位時代來臨讓木工業生產再升級,數位加工設備改善了部分操作的意外發生,但有些手工技能就慢慢不被學習,如何降低受傷事件發生,而讓傳統木藝技能得以延續,是目前一大課題。
本書由創新、復刻、再生等三個主題面向設計。「創新」為作者在創作或教學時為進行安全操作,於創新定義下開發的新型式安全輔具,依設計圖尺寸製作,除實用外兼具美感線條形式。「復刻」則是作者將木工實務上曾見過、使用過的輔具,加以重現與優化。「再生」是以現有輔具再改進,增加耐用度與準確性。運用巧思改善木藝工作安全與產品品質,並於學界、業界推廣,落實及建立安全操作概念。
專業推薦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陳殿禮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鐘世凱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教授 林伯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教授 呂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