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須工作與勞動才能生存,而生存不僅是為自己,也為繁衍發展的需要,所謂「營生」。本書探討外省人來台灣之後的營生樣態,從眾所周知的(外省)「軍公教」階層入手,又看見榮民與農墾、外省礦工社區等多元的外省人面貌,審視族群隔閡與社會公平性問題並提出思辨。
全書有九篇文章,分為兩大主題:(一)關於政策的影響:涉及國家如何治理來台外省人的營生必要,以及所引發的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包括對軍公教「優勢」以及榮民的安置的檢視與討論;(二)外省營生社區的個案描述,例如前省府員工的「中興新村」,非眷村榮民形成的「自力社區」,以及苗栗南庄的外省客家礦工聚落,呈現同為外省人但營生資源落差甚大的面貌。
全書有九篇文章,分為兩大主題:(一)關於政策的影響:涉及國家如何治理來台外省人的營生必要,以及所引發的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包括對軍公教「優勢」以及榮民的安置的檢視與討論;(二)外省營生社區的個案描述,例如前省府員工的「中興新村」,非眷村榮民形成的「自力社區」,以及苗栗南庄的外省客家礦工聚落,呈現同為外省人但營生資源落差甚大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