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書局網路書店

 
目前位置:首頁 > 圖書十大分類 > 700 世界史地類 > 747 北歐 >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圖書十大分類 > 700 世界史地類 > 747 北歐 >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02
語言:中文
ISBN:9786263748149
裝訂:平裝
定價460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目錄書摘
導讀/序
作者介紹
一位臺灣青年建築師在荷蘭的十年觀察筆記——

透過阿姆斯特丹深層認識荷蘭,

跟著采和建築師直擊荷蘭人的居住正義與街區實驗,

「住房不是一種財產權的絕對保障,而是對人應有居住權的絕對保障。」

原來「都更」也不只是蓋新房子,

唯有自己認知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才知道住宅可以怎樣設計或是改造,

而不是只是被動地接受市場上提供的「房地產」。

本書以迷人的故事力、專業的視角讓我們大開眼界。



城市的偉大,來自於居住其間人民的偉大。阿姆斯特丹從十三世紀的小漁村,歷經八百年的歷史發展,成就現今的國際空港城市,其間,充滿了各種故事。而共同完成這部偉大故事,靠的是眾志成城,透過政府、建築師、社區規劃師,尤其是各類各階層人民的凝聚力,讓文化性跟衝突性對話,讓城市的宏偉與家的溫度並存,讓理性主義與人文感性交融,讓社會秩序與個體自由同在,讓異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包容,更讓多元族群共生及共榮。



采和建築師寫下她在阿姆斯特丹十多年的生活、工作經歷和人物觀察,透過自身租屋、社宅接觸……以及參與紅燈區、鬼城等都更案的過程,將當地的城市規劃、住宅機制、多元政策介紹給臺灣讀者,希望可以跟讀者一起思考「居住」、「自由」、「多元社會」的種種可能性及當代定義。



閱讀這本書不僅走一趟異文化之旅,亦能進一步了解生活價值與生命質感。這更是一本集結了人類學觀察、都市更新、居住正義、街區再生的跨文化直擊著作。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不僅補充了深度人文以認識荷蘭,采和建築師直擊細節的觀照,也充滿生動場景及故事力,更重要的是:對照與反思我們在臺灣這塊土地的生存空間、人本價值,同時思考了群眾運動、社會改革、資源分配、高房價、團體協商、公民參與治理等議題。在我們多元、自由和民主的島嶼上,儘管任何改造和創造都會面臨混亂,但一切都為了將來更好。在困境之中如何尋找務實的解決之道,阿姆斯特丹值得我們借鑑。——李進文,詩人



感動推薦



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李進文|詩人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謎卡|旅居荷蘭,《以自由之名》作者

梁啟智|《香港公屋:方格子的吶喊》作者

彭揚凱|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召集人

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龔書章|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呈現在荷蘭,人、建築與政策,不同有機體與無機物如何協作共同譜出多元的居住形式。透過在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行走,我們看見居住政策在生活裡的實際樣貌,隱藏在文字間的,則是采和建築師身為外來者的日常流動與心情。——任恩儀|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社會科學中心兼任講師、《船到荷蘭自然直》作者



采和建築師慷慨地將當年旅居荷蘭的自身居住經驗,化為文字與臺灣關心居住議題的讀者們分享,透過這樣的他山之石,讓我們知道,其實政府能投入的、民間可協力共創的,都不僅是當下這樣的機制而已,當我們能真正立基在人本中心的思考之上,安居樂業的未來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進行式。——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講師



我去過阿姆斯特丹十三次,對我來說,這個城市相當地新奇有趣,人們個性直率不諱,住在寸土不讓卻規劃有序的街區裡,在徹夜狂歡後的清晨騎單車回家。誠如采和建築師所指出,荷蘭人向來徘徊在自由與秩序之間,這種複雜的關聯性和細微的差異,本地人往往很難解釋清楚。作者運用自身的專業,結合長居當地的深刻觀察,帶讀者以人文的角度出發,探究阿姆斯特丹的百姓們是如何在自由與秩序當中,務實地形塑他們的居住文化;帶我們看到不同以往的阿姆斯特丹。——瑞典劉先生|《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作者



臺灣許多城市(尤其是雙北)正面臨都更及街區再生議題討論,荷蘭除了治水的經驗外,城市規劃、住宅政策也是臺灣相關專業者一直想深入了解其中細節的。采和建築師用淺顯文字透過生活及就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體驗,轉譯了城市規劃、建築及景觀專業,讓閱讀者理解阿姆斯特丹城市的轉變與不變。荷蘭跟臺灣距離雖遠,但透過這本書讓人嚮往到阿姆斯特丹走走、讀書或生活。——劉柏宏|OURs都市改革組織 理事長



五成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六分之一的國土來自填海造陸,人口密度與臺灣相仿,以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立國,荷蘭卻在農產外銷、GDP、人類發展和快樂指數各方面,都傲視國際。這個從明末起便與臺灣歷史發展交織的國家,究竟如何永保國際競爭力?采和建築師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訴諸建築人特有的理性、知性與感性,為讀者鉅細靡遺娓娓道來。——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