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義》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學史上頗有影響的注本。其成書和流傳過程頗為曲折,學人們的評價也有所出入,值得介紹和分析。
《四庫全書》收入《周易本義》十二卷本,附四卷本。故有十二卷與四卷本之別。
本書初稿名《易本義》,是朱熹歷經二十餘年完成的重要著作,在中國哲學史和易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一度成為科舉考試標準用書。比《易學啟蒙》成書早九年,所以書中有「詳見啟蒙」之說。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講學。晚年遭遇慶元黨禁,被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慶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後被追贈為太師、徽國公,賜諡號「文」,故世稱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閩學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稱為朱子。他的理學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説解》、《通書解説》、《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