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心, 佛法才對我們有幫助, 如果只是聽一聽, 雖然理解, 卻沒有將它納受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這是沒有用的。
《心經》第五冊前半部,慧光師父詳述了《大般若經》與《心經》的源由,以及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等大師對譯本的貢獻。當時的法師對佛法的理解、擁有的學識及實踐的力量等各方面都令人尊崇,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反觀現在佛教正在衰微中,佛弟子應自我反省。學習經典的目的不在背誦,而在實踐。
佛曾囑咐阿難:「你若遺忘我所說的其他教法,其罪尚小,但若忘失此經一句,則罪過大大。」有《般若經》流傳之處,即為有佛在此說法。所以《大般若經》的傳承,關乎佛法是否興盛,而《心經》則是《大般若經》的精華。
本冊後半部,慧光師父為讀者解釋了業障、功德、苦。
佛法所說的苦,是指苦的果報。了解苦的實相很重要,因為了解故能以正念面對,而不起煩惱。「德」是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的品質。有沒有功德,要看自己的心。我們的本性如太陽一般,只是被煩惱的烏雲遮蔽,如果我們的心愈來愈清淨,與法相應、與真理實相相應,自性的光明就會顯露出來,照耀一切。
學佛,就是要成佛。
《心經》第五冊前半部,慧光師父詳述了《大般若經》與《心經》的源由,以及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等大師對譯本的貢獻。當時的法師對佛法的理解、擁有的學識及實踐的力量等各方面都令人尊崇,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反觀現在佛教正在衰微中,佛弟子應自我反省。學習經典的目的不在背誦,而在實踐。
佛曾囑咐阿難:「你若遺忘我所說的其他教法,其罪尚小,但若忘失此經一句,則罪過大大。」有《般若經》流傳之處,即為有佛在此說法。所以《大般若經》的傳承,關乎佛法是否興盛,而《心經》則是《大般若經》的精華。
本冊後半部,慧光師父為讀者解釋了業障、功德、苦。
佛法所說的苦,是指苦的果報。了解苦的實相很重要,因為了解故能以正念面對,而不起煩惱。「德」是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的品質。有沒有功德,要看自己的心。我們的本性如太陽一般,只是被煩惱的烏雲遮蔽,如果我們的心愈來愈清淨,與法相應、與真理實相相應,自性的光明就會顯露出來,照耀一切。
學佛,就是要成佛。